历史百科网

廉姜


药材名称:廉姜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山姜(《广州植物志》),箭秆风(《我国经济植物志》),姜叶淫羊霍(《贵州草药》),高良姜(江西),九连姜(广东、广西)。

基源: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华山姜的根茎。

原植物:华山姜Alpi chinensis(Retz.)Rosc,又名华良姜(《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形态:株高约1m。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0~30cm.宽3~10cm,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叶柄长约5mm;叶舌膜质,具缘毛。花组成狭圆锥花序,其上有花2~4朵;小苞片长1~3mm,花时脱落;花白色,萼管状;花冠管略超出,花冠裂片长圆形,后方的1枚稍较大,兜状。唇瓣卵形;顶端微凹;花丝长约5mm,花药长约3mm;子房无。果球形,直径5~8mm。花期5~7月,果期6~12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76页.图版2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2500m林荫下。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

生药

采集:秋季采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

化学性质

附 种子含油0.6%,其中含0.5%棕榈酸和一种酚类物质;该油的低温馏出部分含1,8-按油精(Cineole)7%及少量β-Pinene;高温馏出部分含30%α-石竹烯(α-Caryophyllene)和一种倍半萜烯醇。良姜素(Izalpinin)及山姜素(Alpinetin)。

参考文献

CA1940;34(12):40634。

药性

性味:辛,温。 ①《本草拾遗》:“热。” ②《纲目》:“辛,热。” ③《贵州草药》:“辛,温。”

功效: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主治:胃痛胀闷,噎嗝吐逆,腹痛泄泻,风湿关节冷疼。 ①《本草拾遗》:“主胃中冷,吐水,不下食。” ②《纲目》:“温中下气,消食益智。”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胃痛。” ④《贵州草药》:“散寒止痛,定喘。” 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胃寒冷痛,噎嗝呕吐,腹痛泄泻,消化不良。” ⑥《新华本草纲要》:“治胃寒冷痛,噎嗝呕吐,腹痛,泄泻,消化不良,寒湿骨痛,肺痨咳喘,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草药》:“治肺痨咳嗽:山姜、干姜、核桃仁各15g。蒸蜂蜜30g服。” ②《贵州草药》:“治风湿关节冷痛:山姜、石南藤、香樟根、红禾麻各30g。煨水服。”

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胃气痛:山姜30g。煨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喘咳:山姜适量。泡童便3天,取出晒干,用30g泡酒250g。每日早晚各服15g。”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廉姜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同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廉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同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51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