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苦荬


药材名称:山苦荬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七托莲、小苦麦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苦菜、小苦苣、活血草、隐血丹、小苦荬(《陕西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山苦荬的全草。苦荬菜属全世界约50种,我国约20种。

原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Lactuca chinensis(Thunb.)C.Tanaka]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无毛。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5cm,宽1~2c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成窄叶柄,叶全缘或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茎生叶1~2枚,无叶柄,稍抱茎。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聚伞花序;总苞长7~9mm,外层总苞片卵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花序全为舌状花,舌片顶端5齿裂,黄颜色或白色。瘦果狭披针形,稍扁平,红棕色,长4~5mm,喙长约2mm;冠毛白色。花期4~5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702页.图6818)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越南、朝鲜、原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早春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鲍尔烯醇乙酸酯(Bauenyl acetate)[1,2]、木犀草素(Luteolin)[3],与木犀草素-7-0-葡萄糖甙(Luteolin7-0-glucoside);还有棕榈酸十八碳烷烯酯(Strearyl palmitate)、硬脂酸十八碳烷烯酯(Strearyl strearate)、二十三碳醇(Tricosyl alc.)二十五碳醇(Pentacosyl alc.)与羽扇烯乙酸酯(Lupenyl acetate)[2]。

参考文献

[1] CA 1986;103:68309h. 。[2] CA 1977;86:276279r 。[3]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48。

药理

百%水煎剂对在体兔心有抑制作用,可使心收缩力减弱,频率减少。对在体及离体蟾蜍心脏,略有增强现象,但有舒张不全。滴在蟾蜍肠系膜上,能使小动脉扩张,先用肾上腺素使之收缩时亦如此。能使麻醉兔和犬的血压下降,降压作用可能与迷走神经有关。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6。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无名肿毒,肺炎,尿结石,阴*湿疹,跌打损伤,骨折。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止泻,消肿。治蛇伤,尿结石。” 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治无名肿毒,阴*湿疹,肺炎,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山苦荬10~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疮疔肿痛,黄水疮,阴*湿疹:鲜山苦荬适量,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承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苦荬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承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51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