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樟树果


药材名称:樟树果

名称出处:《 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野春桂(《植物名实图考》),油炸条、鸡油果、青皮树、木姜树、泡香樟、山茴香、假山胡椒、野木姜(《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果实。

原植物:红叶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 Lec.

历史:樟树果又名野春桂,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在云南:见其折枝红干独劲,绿叶未生,擎来圆紫苞,进出金粟。”与本种的小枝嫩时红色,花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花被黄颜色颇与相似。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m,树皮绿色,小枝无毛,嫩时褐红色。单叶互生,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6cm,宽1.7~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时被微柔毛,后渐脱落变无毛,叶脉羽状,侧脉每边5~7条,呈红色,直展,在近叶缘处弧曲,中脉、侧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长1.2~1.6cm,无毛,呈红色。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苞片4~6,交互对生,总梗长5~10cm,每一花序有花10~12朵,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花梗长3~4mm,被密柔毛,花被裂片6,黄颜色,宽椭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第3轮雄蕊花丝基部有1对黄颜色腺体,花药4宝,药室内向瓣裂,退化雌蕊细小,柱头2裂。果实圆球形,直径约8mm,果梗长约8mm,先端稍增粗,有稀疏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43页.图168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700~3800m的山谷常绿阔叶林中、路边林缘或针阔混交林下。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

生药

采集:8~9月采摘果实,晒干。

药性

性味:辛,微温。

功效:祛风散寒,消食化滞。

主治:治肠胃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青岛中草药手册》:“治咽喉肿痛:樟树果、灯芯草、黄柏各等分,白矾少许,共研末吹患处。” ②《青岛中草药手册》:“治寒湿霍乱:樟树果9g,乳香、没药各3g,浸酒服。”

单方应用:①《四川药物志》:“治胃痛:樟树果3g,研末吞服。” ②《 常用中草药》:“治肠胃炎:樟树果1.5~3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巍奕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樟树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巍奕;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44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