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枸橘叶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臭橘叶(《夏子益治奇疾方》)。
基源:为芸香科枳属植物枸橘的嫩叶。
原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Citrus trifoliata Linn.;Aegle sepiaria DC.)
余项参见“枳实”条。
化学性质叶含枳甙、新枳甙、柚皮甙、野漆树甙[1]。还含双香豆素化合物Khel rin A、B[2]。
参考文献[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6。[2] Chem Pharm Bull 1990;38(5):1230。
药性性味:《纲目》:“辛,温。”
功效:理气,祛风,止呕,消肿,散结。
主治:噎膈,反胃,呕吐, 结块,下痢脓血后重。 ①《茶谱》:“嫩叶煎汤代茶,去风。”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行气,消结,止呕。治噎膈反胃,呕吐,口疮。” ③《中医大辞典》:“ 结块,下痢脓血后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炒研作散剂。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纲目》:“治下痢脓血,后重:枸橘叶、萆薢,等份,炒存性,研,每茶调下6g服。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②《夏子益治奇疾方》:“治咽喉生疮、层层如迭,不痛,日久有窍出臭气,废饮食:臭橘叶,煎汤连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反胃、呕吐:枸橘叶6~15g,煎服。” ④《食物中药与便方》:“治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慢性喉炎:枸橘叶30g(鲜品加倍),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 ⑤《食物中药与便方》:“治肝胃气痛,小肠疝气:枸橘嫩枝带叶30g(鲜品60g)加黄酒和水合煎,去渣,1日2次分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可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枸橘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可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