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竹红菌


药材名称:竹红菌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基源:为肉座菌科肉座菌属真菌竹红菌的子座。

原植物: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ae(B.et Br.)Sacc,又名竹小肉座菌、竹砂仁、竹果、竹花(云南)。

形态:子座近半球形,直径0.7~15mm,稀达20mm,新鲜时粉红色或浅肉色,较松软,干后变为灰黄颜色或红褐色,较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内部粉红色至深红色。子囊壳单列,埋于子座外围,壳壁透明无色,子囊壳600~700×520~680μm;子囊细长,长350~430μm,直径16~20μm;子囊孢子蠕虫形,8个,右旋扭曲,长270~300μm,直径8~10μm,透明无色至微黄颜色,成熟后断裂成段,每段长20~30μm;侧丝长于子囊,顶端略膨大。(图见《我国药用真菌》.10页,图4)

生境与分布:围生于箭竹属植物的节间或近节处。分布于云南。

生药

鉴别:取样品粉末适量,盛于索氏提取器中,以丙酮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点于硅胶(ME-RCKTy60)-1%草酸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95%乙醇(4∶1∶0.5·0.5)为展开剂,展开后,以甲醇-硫酸(1·1)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14)

化学性质

含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含量约为生药的2.5%[1,2]。

从提取甲素后的水溶液部分得到D-甘露醇得率约5%。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1;6(5):29。[2] 科学通报 1980;25(24):1148。

药理

用纸片法研究竹红菌甲素的光敏特性,证明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活性,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无作用。试验表明光敏反应必需有氧分子参加,说明竹红菌甲素是一种光动力学物质[1]。以对枯草杆菌抑菌圈大小表示光敏活性强度,并以外阴白色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进行竹红菌光敏物质的筛选,表明竹红菌甲素是光敏物质,在照光条件下具有抑菌活性和对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效果[2]。

参考文献

[1] 科学通报 1980;(24):1148。[2] 中药通报 1981;6(5):49。

药性

性味:《我国药用真菌》:“微辛,涩。”

功效:祛风湿,止痛,滋补。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外 白斑。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每100g白酒浸泡5~6个;或炖肉。外用:提取液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修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竹红菌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修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39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