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猫腿姑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基源:为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的块根。
原植物:绒背蓟Cirsium vlassovianum Fisch.
形态:多年生草本,有块根。茎直立,有条棱,单生,不分枝或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高25~90cm,全部茎枝被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或上部混生稀疏绒毛。下部叶有短或长柄,中部及上部叶基部耳状扩大或圆形扩大,半抱茎;全部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急尖或钝,中部叶较大,长6~20cm,宽2~3cm,上部叶较小,全部叶不全裂,边缘有长约1mm的 状缘毛;两面异色,表面绿色被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背面灰白色,被稠密的绒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花枝顶,少数组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穗状花序,穗状花序下部的头状花序常不发育或发育迟缓;总苞长卵形,直径约2cm,总苞片约7层,紧密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最外层长三角形,长约5mm,宽约2mm,顶端急尖成短 ,中内层总苞片,长9~12mm,宽约2mm,顶端急尖成短 ,最内层的宽线形,长约2cm,宽约1.5cm,顶端长渐尖,膜质,中外层顶端 长都不及1mm,全部苞片外面有黑色粘腺;花紫色,花冠长约1.7cm,檐部长约1cm,不等5深裂,细管部长约7mm。瘦果倒披针状或偏斜披针状,稍压扁,长约4mm,宽约2mm,褐色,顶端截形或斜截,有棕色脉纹;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羽毛状,长约1.5cm,淡褐色。花果期5~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14页.图664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50~1480m的山坡林中、林缘、河边或潮湿地。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省区。原苏联远东地区,朝鲜及蒙古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春、秋季采挖块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性性味:微辛,温。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中药大辞典》:“治风湿性关节炎:猫腿姑12g,白酒500ml,浸7日,每服10~15ml,每日3次,儿童酌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羽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猫腿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羽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