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苏木


药材名称:山苏木

名称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干檀香、小青皮、香疙瘩(《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土檀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山芝麻(云南)。

基源:为檀香科沙针属植物沙针的根。沙针属全世界约6种,我国有1种。

原植物:沙针Osyris wightiana Wall.ex Wtght(Osyris arborea Wall.ex DC.),又名沙针(《我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形态:直立灌木,高2~3m;枝条伸展,幼枝淡绿色,具棱纹。叶螺旋式散生于小枝近顶端处;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5~4.5cm,宽1~1.5cm,顶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近厚纸质;叶面绿色,背面稍淡,两面无毛;脉不显;叶柄基部下延,小枝处留棱迹。腋生杂性小花,花黄绿色;雄花呈聚伞花序;花被裂片3~4枚,三角形,雄蕊4枚,少有3枚;花丝短,着生于裂片基部,药室2,花盘三角形;雌花单生于叶腋内,具短柄,苞片2枚,无毛,花被裂片3~4,镊合状排列,稍厚;柱头3裂,子房近圆锥形,外面被微柔毛,1室,胚珠2~4枚,仅1枚发育。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桔红色,内果皮脆;胚乳丰富,粉质,含油脂。(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4卷.64页.图版16)

生境与分布:生于灌丛中及松栎林缘。分布于西南及广西。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取根 切片,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性味:苦、辛,平。

功效:调经止痛,疏风解表,解毒消肿。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感冒,心腹疼痛,肺痨咳嗽,皮肤疥癣,疮毒,骨折青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月经不调:山苏木根茎6~12g,洗碗叶根,香椿根。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苏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35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