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蚺蛇肉


药材名称:蚺蛇肉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基源:为蟒蛇科蟒属动物蟒蛇的肉。

原动物:蟒蛇Python molurus(Linnaeus),又名蟒、王蛇(《尔雅》),南蛇、埋头蛇(《纲目》),王字蛇(《纲目拾遗》)。

历史:蚺蛇首载于《食疗本草》。按刘恂《岭表录异》曰: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小者不下三四丈。身有斑纹,如故锦缬。”按其所述,与现今所用蚺蛇符合。

形态:全长达4.6~6m。头小,吻端扁平。上唇鳞11~13片,不与眼相碰。眼的前缘、下缘及后缘围有6~8片眼鳞。眼小,瞳孔垂直椭圆形。头背鳞片对称,形小而数目较多。体鳞光滑无棱,在颈部约54~64行;体中部65~72行,肛前40~44行。腹鳞在腹中间,长不达体侧,有255~262片。尾下鳞65~71片。在 两侧有距状的后肢痕迹。体背及两侧均呈云豹状大块斑纹;头背黑色,从颅顶鳞后边到颈部有长约10鳞、宽约3鳞的黄褐色斑一条。又从吻端沿鼻孔上缘、眼前鳞上鳞的1/2到眼后,两侧各有一条宽约2鳞半的黄颜色带状纹,经过体背两侧直达尾端。眼后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09页.4329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生药

采集:夏、秋捕捉,捕后 ,剖腹去内脏擦净血,鲜用或干燥焙干研末。

化学性质

含肌酸(Creatine),甲胍(Methylguanidine),腺嘌呤(Adenine),肌肽(Carnosine),γ-丁酸甜菜碱(γ-Butyrobetaine),嘌呤碱(Purine bases),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1]和脂类[2]。

参考文献

[1] 我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 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16。[2] CA 1993;118∶230486x。

药性

性味:《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效:祛风,杀虫。

主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 ①《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②《食疗本草》:“主瘟疫气,可作脍食之。” ③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浸酒或焙干研末。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蚺蛇酒(《濒湖集简方》)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蚺蛇肉500g,羌活30g(绢袋盛之)。用糯米600g,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熟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

单方应用:①《千金方》:“治狂犬咬人:蛇脯1枚,炙,去头,捣末,每服1g,日3服。” ②《食疗本草》:“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蚺蛇肉,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适量内服。” ③《我国药用动物志》:“治皮肤风毒,疥疮、恶疮,手足风痛:蚺蛇肉适量,炖服。” ④《养生大辞典》:“治诸风瘫痪,筋痒骨痛,麻木瘙痒,疥癣:蚺蛇肉适量,炖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炎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蚺蛇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炎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35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