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芜荑


药材名称:芜荑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山榆仁(《本草拾遗》),白芜荑(《圣惠方》),大果榆糊(《药材学》)。

基源:为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果实的加工品。

原植物:大果榆UImus crocarpa Hance,又名山榆(《广雅》),黄榆扁榆、毛榆(《中药大辞典》)。

历史:芜荑始载于《本经》,历代本草多有收载。《纲目》载:“芜荑有大小两种:小者即榆荚也……入药留用大芜荑。”即指本种。

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状,高15~30m,树皮灰黑色,浅裂。枝常具木栓质翅,小枝淡黄褐色或淡灰褐色,叶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多为5~9cm,先端常突尖,基部偏斜,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侧脉8~16对,两面被短硬毛,粗糙、叶柄被短柔毛。花先叶开放,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苞腋处,翅果长2.5~3.5cm,两面和边缘被毛,基部突窄成细柄,宽倒卵状椭圆形。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花期4月,果期5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64页.图928)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及岩石缝间。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朝鲜、原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搓去膜翅,取出种子。

鉴别:本品为方块状,表面褐黄颜色,有多数小孔。体轻质松脆,断面黄黑色,易成鳞片状剥离。气特臭,味微酸、涩。

加工炮制:将芜荑种子55kg浸入水中,待发酵后,加入家榆树皮面10kg,红土30kg,菊花末5kg,加适量温开水混合均匀如糊状,放板上摊平约0.3cm厚,切约6cm方块晒干,即为成品。或在农历4~5月采实取仁,用种子60%,异叶败酱20%,家榆树皮10%,灶心土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晒干即成。

化学性质

果实含鞣质及糖类等成分。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3。

药理

①驱虫作用 芜荑醇浸提取物在体外浓度为0.5%~10%时,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著的驱虫效力[1] ②抗真菌作用 芜荑水浸液(药水=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2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浓度为10%~40%[2]。

毒性:以乙醚提取的挥发油,家兔ig 1g/kg未见毒性[1]。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48;34(10):437。[2]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药性

性味:苦、辛,温。 ①《本经》:“辛,平。” ②《药性论》:“苦、辛。” ③《海药本草》:“辛,温。” ④《新华本草纲要》:“苦、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玉楸药解》:“入厥阴肝经。” ③《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泻,冷痢,疥癣,恶疮。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 ②《别录》:“逐寸白,散肠中嗢嗢喘息。” ③《药性论》:“能主积冷气,心腹癥痛,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 ④孟诜:“治热疮,捣和猪脂涂。又和白蜜治湿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长食治五痔。” ⑤《食疗本草》:“散腹中气痛。又和马酪可治癣。又杀中恶虫毒。” ⑥《海药本草》:“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 风虚,孩子疳泻。” ⑦《日华子本草》:“治肠风痔漏,恶疮疥癣。” ⑧《医林纂要》:“泻肺祛风湿,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 ⑨《我国药用植物图鉴》:“祛痰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海药本草》:“得诃子、豆蔻良。” ②《本草从新》:“脾胃虚者,虽有积,勿概投。” ③《得配本草》:“脾、肺燥热者禁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芜荑散(《奇效良方》)治大人小儿蛔痛,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芜荑、雷丸各15g,干漆(捶碎,炒烟尽)30g。上为细末,每服9g,温水250ml,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3服。小儿每服1.5g。 ②芜荑丸(《圣惠方》)治久痢不瘥,有虫,兼下部脱肛:芜荑60g(微炒),黄连30g(去须,微炒),蚺蛇胆15g。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杏仁汤下30丸,日再服。 ③《本草汇言》:“治诸积冷气:芜荑30g(炒),大茴香、木香各15g。共为末,红曲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9g,白汤下。”

单方应用:①《世医得效方》:“治虫牙作痛:芜荑仁安蛀孔中及缝中。” ②《千金方》:“治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疼痛无时:芜荑仁60g,和面炒令黄颜色,为末,非时,米饮调4g。” ③《续传信方》:“治久患脾胃气泄不止:芜荑150g。捣末,以饭丸。每日空心午饭前,各用陈米饮下30丸,增至40丸。” ④《医准》:“治小儿虫痫,胃寒虫上,诸症危恶,与痫相似:白芜荑、干漆(烧存性)等份。为末,米饮调服0.4~2g。”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芜荑,《本经》味辛,气平,无毒;甄权加苦,李珣加温,详其功用,应是苦辛温平之药。非辛温则不能散五脏、皮肤、骨节中邪毒气,非苦平则不能去三虫、化食、逐寸白,疗肠中嗢嗢喘息。”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芜荑,杀三虫,散五疳,治小儿百病之药也。……凡诸疾羸瘦,结气发热,疳劳疳胀,疳痢疳积,嗜食与不能食,咸宜服之。” ③张璐《本经逢原》:“芜荑辛散,能祛五内皮肤骨节湿热之病。近世但知其有去疳杀虫及治肠风痔瘘、恶疮疥癣之用,殊失《本经》之旨。”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芜荑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昕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芜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昕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34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