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问题解决

[拼音]:wenti jiejue

[外文]:problem solving

个体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中的问题解决。

关于问题解决的几种观点

由于问题解决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加以分析,因此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阶段性

认为它有明显的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时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当某些矛盾反映到意识中时,个体才发现它是个问题,并要求设法解决它。这就是发现问题的阶段。从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看,这是第一阶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问题不论对学习、生活、创造发明都十分重要,是思维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在促进心理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2)分析问题。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也就是弄清有哪些矛盾、哪些矛盾方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结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其间的关系和已具有哪些条件,从而找出重要矛盾、关键矛盾之所在。

(3)提出假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即可采用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采取什么原则和具体的途径、方法。但所有这些往往不是简单现成的,而且有多种多样的可能。但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假设引导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不正确不恰当的假设则使问题的解决走弯路或导向岐途。

(4)检验假设。假设只是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还不能保证问题必定能获得解决,所以问题解决的之后一步是对假设进行检验。通常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通过实践检验,即按假定方案实施,如果成功就证明假设正确,同时问题也得到解决;二是通过心智活动进行推理,即在思维中按假设进行推论,如果能合乎逻辑地论证预期成果,就算问题初步解决。特别是在假设方案一时还不能立即实施时,必须采用后一种检验。但必须指出,即使后一种检验证明假设正确,问题的真正解决仍有待实践结果才能证实。不论哪种检验如果未能获得预期结果,必须重新另提假设再行检验,直至获得正确结果,问题才算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的总趋向

20世纪4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K.敦克尔,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实验,观察他们如何解决“用射线治疗胃肿瘤”问题。根据实验的结果,他认为:问题解决过程的总趋向,是先确定问题的范围,指出可能的解决方向,再逐步缩小范围,提出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具体特殊方法,一步步进行推理以逼近问题的解决。这种观点是把重点放在“提出假设”与“检验假设”两阶段,对它作更详细分析所提出的。人们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及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时,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

用信息加工探讨问题解决过程

50年代信息论研究的进展及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许多人尝试以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理,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开展人工智能的研究。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很像人解决问题过程的思维活动;心理学家中也有人利用高速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来探讨问题解决过程。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可以解释某些问题解决中,一部分过程的情况。但机器是没有生命的机械,至今尚不能穷尽人脑思维的奥秘,更不能解决人在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中各方面的特点及各种影响人思维效果的因素,只能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有某些启发与促进。

关于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因素

解决问题的效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有:

已掌握的有关知识

问题解决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涉及有关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不仅难于发现问题,而且缺乏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提出假设所必须的依据,即使检验假设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还涉及到在必要时是否能及时忆起已有的有关知识,并恰当地加以综合应用。在这方面,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传授给他们正确、丰富的知识,指导他们有计划按规律复习知识,牢固地保持它,并且能灵活地加以组织。

心智技能发展水平

心智技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因素,因为解决问题主要是通过思维进行的,心智技能正是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技能(见心智技能)。为此,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还必须同时促进心智技能的发展。

动机和情绪

它们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恰当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仅对发现问题有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深入分析问题、探索各种假设和反复检验,都是重要的内部动力。但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平静的心境状态,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和情绪的强度不够,则缺乏动力;过于强烈则会干扰思维而影响问题解决。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要训练学生经常带着愉快平静的情绪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呈现的模式

每一问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和物体(不论是实物或是以词语陈述的),当它们呈现在问题解决者面前时,总要涉及特定的空间位置、距离、时间的先后(或同时)顺序,以及它们当时所表现的特定功能,所有这些具体特点及其间关系就构成为特定的 模式。如果 模式直接提供了适合于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便于找出解决的方向、途径与方法;如果 模式掩蔽或干扰了解题线索,就会使解题增加困难,甚至导向歧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十分注意对 物的组织处理(如教具安排等),另一方面要经常训练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以揭露和认识这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中所可能具有的多种功能。

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指连续解决一系列同类型课题所产生的定型化思路。这种思路对同类的后继课题的解决是有利的;如果后继课题虽可用前法解决,但也可以采用更合理更简易的步骤时,思维定势就成为障碍,而影响解题的速度与合理化。因此,平时既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定向性又要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

个性特点

独立性、自信心、坚韧性、精密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兴趣等个人特点,均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经常关心和发挥学生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个性特点,纠正其不利的个性特点。

参考书目黄希庭著:《普通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兰州,1982。〔美〕克雷奇等著, 周先庚等译:《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年。参考文章小麦免耕栽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粮食作物采精公猪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猪印染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解决废水治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承福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问题解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承福;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17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