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马骨


药材名称:白马骨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路边金(《宁乡县志》),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硬骨柴(《江西民间草药》),天星木(《广西中药志》)。

基源:为茜草科六月雪属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六月雪属全世界约3种,我国约2种。

原植物: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DC)Druce 六月雪Serissa foetida Comm.,又名喷雪花、白雪丹(《中药大辞典》)

历史:白马骨之名始见于唐代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具曰:“白马骨无毒,主恶疮,和黄莲细辛白调牛膝鸡桑皮黄荆等烧末淋汁,取冶瘰疬恶疮、蚀息肉白癜风,揩破涂之。又单取茎叶煮汁服,止水痢生江东,似石榴而短小对节”清代吴具溶所撰《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之十一节484页亦有详尽描述并附有图:“按白马骨《纲目》入於有名……视之,即六月雪,小叶,白花,矮科木茎……生原湿间,夏开白花……花镜六月雪,六月开细白花,树小,而枝叶扶疎,大有逸致,可作盆玩,喜清阴,畏太阳,深山丛木之下多有之……。”此后,在《岭南采药录》、《广西中药志》、《湖南药物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等现代医药书籍均有关于本品药用的记述,并已被收载于《我国药典1977年版》。

形态:落叶小灌木,高027~1.5m。枝粗壮.分枝多,灰白色。叶纸质或近革质,对生,通常丛生于小枝上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cm,宽3~15mm,顶端短尖,全缘,基部渐狭而成1短柄,柄长1~1.5mm,叶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疏毛,侧脉3~4对;托叶对生,基部膜质,顶有锥尖状裂片数枚,长1.2~2.5mm。花白色,近无梗,丛生于小枝顶和近顶部的叶腋;苞片1。斜方状椭圆形,顶端针尖,长药2mm,白色,膜质,萼5裂,裂片三角状锥尖,长约2.5mm,革质;花冠管状长6~8mm,内有1簇茸毛,花冠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mm;雄蕊5枚,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花柱长约4mm,柱头分叉;子房下位,具5棱,圆柱状,1室。核果近球形,有2个分核。花期4~6月,果期9~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70页、图5953)

生境与分布:生于100~2000m海拔高的山坡、丘陵、路边、溪旁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日本也有分布。

六月雪与白马骨不同点是:叶较小,狭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萼裂片三角形。亦较短。花期4~6月,果期9~11月。(图见《我国大辞典》.上册.697页1400条图)生于山坡,路边、溪旁、灌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越南、柬埔寨亦有分布。

生药

栽培:适于温暖湿润气候,能耐旱,宜在丘陵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培。用扦插繁殖。四川地区于10~11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成长约17cm的插条,剪去插条下部叶片后,按行距26cm开条沟扦插,株距约7cm,深13cm,插后覆土压紧、浇水,苗期需注意中耕除草,追肥3次,以人畜粪水追施。培育2~3年后,于春、秋雨季移载,按行株距66×50cm穴栽,深约17cm,每穴栽苗1~2株,填土压紧。栽后每年需勤除杂草,追肥2次,冬季可施堆肥。

采集:夏、秋季花后采收地上部分或根,晒干或鲜用。

鉴别:茎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粗纵沟纹及栓皮层剥落的痕迹,幼枝灰色,节外围有膜质的托叶,质坚硬,断面带纤维性。叶黄棕色或黄绿色,薄革质,叶缘微向上反卷,略皱缩,易脱落,质脆。花簇生枝顶及幼枝叶腋,花冠多脱落,花萼残存,萼筒倒圆锥形,裂片5,萼齿边缘有细齿。气微,味微苦。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齐墩果酸及其乙酰化物、乌苏酸和β谷甾醇[1],根含皂甙02%[2]

参考文献

[1] 我国药学杂志 1989,14(9)33。[2] 新华本草纲要 第2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57。

药理

煎剂及乙醇浸剂10g/kgig,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药学学报 )963,12:708。

药性

性味:苦、辛,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②贵州民间药物》“微辛,凉” ③《广西本草选编》:“微苦,平” ①《青岛中草药手册》“苦、微辛”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淡、微辛、凉“ ⑥《中药大辞典》:“苦辛,凉.” ⑦《湖北中草药志》:“淡、微辛,平” ⑧《浙江药用植物志》:“淡,平”

功效:祛风,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咳嗽,目赤肿痛,目翳,咽喉痛,牙痛,肝炎,肠炎,痢疾,水肿,风湿腰腿痛,白带,痈疽,瘰疬。 ①《本草拾遗》:“止水痢。治恶疮瘰疬,蚀息肉,白癜风”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 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 ⑦《中医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 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 ⑨《贵州民间药物》:“消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 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 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 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 ⑾《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汤,治面神经麻痹” ⒂《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⒃《广西本草选编》.“凉血解毒,利湿消肿 治急、慢性肝炎,痢疾,肠炎,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雷公藤中毒” ⒄《全国中草药汇编》:“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治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目翳” ⒅《湖北中草药志》:“利湿,解毒,活血,止血。用于咳血、吐血,黄疸肝炎,肾炎,痈肿疔毒,跌打损伤等症。” ⒆《广西民族药简编》:“枝、叶水煎服治小儿发热、惊风;全株水煎服治小儿消化不良,水煎服兼洗身治小儿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涂、点眼,捣敷或前水洗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白茅根、山楂根,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②配朱膝,车前子,治慢性肾炎 ③配青松毛、马鞭草,冶扭伤腰痛

方选和验方: ①江西中医药 1990,(5).“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六月臣60g,白茅根、山楂根各30g鲜品加倍,水煎服’ ②《本草拾遗》:“治恶疮瘰疬,蚀息肉,白癜风:白马骨、黄连、细辛、白调(一作‘白趾’)牛膝、鸡桑皮、黄荆等 烧为末,淋汁,以物楷凃之。” ③《安徽中草药》:“治慢性肾炎:六月臣15g,牛膝、车前子(布包)各9g。水煎服。”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扭伤,腰痛:六月雪、青松毛、马鞭草各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本草拾遗》:“治水痢:白马骨茎叶煮汁服。”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肝炎:六月雪60g,过路黄30g,水煎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六月雪30~60g,水煎服。” ③《泉州本草》:“治偏头痛:鲜白马骨30~60g,水煎泡少许食盐服 ⑥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咽喉炎:六月雪9-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⑦闽东本草“治鹅11疮:白马骨叶60g,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 ⑧《安徽中草药》:“治大便下血:六月份、炒地榆各15g,水煎服”

食疗:①《泉州本草》:“治牙痛:白马骨45g.合乌贼鱼1吨服” ②《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治目赤生翳,偏头痛:六月雪15-30g,鸡蛋2只 水煮熟破壳,文火再煮,吃汤食蛋,每日1剂” ③《安徽中草药》:”治小儿夏季热、劳伤脱力:六月雪、猪瘦肉各60g,水煎去渣,吃肉喝汤” ①《浙江单方验方》:“治小儿消化不良:六月雪全草60g,鸡肝适量,水煎,吃肝和汤。”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代雯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马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代雯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02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