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血藤


药材名称:血藤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云南中草药迭》)

基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翼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藤茎或根。五味子属全世界约25种,我国约20种。

原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B.Clarke(Schisandra.hypoglauca Levl),又名峨眉五味子(《四川中药志》)。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又名大血藤(湖北、四川),红铃子(浙江、江西),山包谷(云南),五香血藤(贵州)。

历史:《图经本草》载:“五味子今河东陕西州群尤多,杭越间亦有之。”按所述其分布区与华中五味子产地相符。

形态:翼梗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当年生幼枝淡绿色,五棱,棱上有翅膜,无毛,被白粉;老枝紫褐色,方形至圆柱形,有狭翅或无翅。叶互生,近革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9~11cm,宽5~8cm,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锯齿,两面被白粉;叶柄长2.5~5cm。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黄绿色,直径约1.5cm;花梗长4~5cm;花被片6~7;雄蕊28~40;雌蕊群近球形,心皮约50。聚合果4~14.5cm:浆果15~45,圆球形,红色,长约4~5cm。(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1册,802页.图1603)

华中五味子与冀梗五味子相似,其区别点为;当年生幼枝圆柱形,无明显的棱和翅;叶两面绿色,下面有毛,雄蕊10~15;雌蕊心皮30~50,桨果近球形,长6~9cm。(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02页.图1603)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或林缘。翼梗五味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华中五味子分布于华中和西南。山西、陕西、甘肃。

生药

采集:3~6月间,砍取藤茎,锯段晒干。

鉴别:藤茎圆柱形,粗壮,少有分枝,一般锯成长30~60cm的段落,直径2~6cm;表面棕褐色微带黄颜色,粗糙。质坚实,木质性强,切断面皮部棕红色或棕紫色,与木心紧密结合,木心坚硬,淡棕红色,有多数排列散乱的细孔。气味微弱。以条大、色红身干、无杂质者为佳。药材主产于四川、贵州。

药性

性味:辛、酸,温。 ①《草木便方》:“温。” ②《四川中药志》:“微麻,酸、涩、苦,温。” ③《重庆草药》:“辛,温。”

功效:养血消瘀,理气化湿。

主治:劳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疗损伤积血,止痰血,鼻衄,膨胀,金疮。”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通气,又治恶毒。”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舒筋活络,通经破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调月经。” ⑤《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强筋壮骨。治五劳七伤,跌打损伤,风湿血痹,筋骨肢节酸痛及脚气,痿躄。” ⑥《贵州草药》:“除湿,理气止痛。治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使用注意:《四川中药志》:“血虚气弱的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重庆草药》:“治劳伤吐血,喉头发痒,腰痛:大血藤30g,龙胆草15g,血胆9g。泡开水服。” ②《重庆草药》:“治贫血:大血藤30g,小血藤9g,金樱根30g,黄精12g,石豇豆15g。煎水服。妇女加天青地白草30g,白指甲花9g;男性加左转藤12g。” ③《重庆草药》:“治吐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大血藤30g,小血藤30g,杜仲30g,木瓜30g,五加皮30g,鸡矢藤根30g。泡酒服。”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关节痛、脉管炎:血藤60g,煎水服。” ②《云南中草药》:“治胃痛,神经衰弱:香石藤根6~9g,煎服。”

参考文章鸡血藤的作用用途观赏园艺鸡血藤的介绍观赏园艺鸡血藤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鸡血藤的病害防治观赏园艺鸡血藤的生态习性观赏园艺鸡血藤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鸡血藤的品种分类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子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血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子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01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