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蜀葵子


药材名称:黄蜀葵子

名称出处:《本草衍义》

概况

基源:为锦葵科黄蜀葵属植物黄蜀葵的种子。

原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nihot(L.)Medic.[Hibiscus nihot L.]

余项参见“黄蜀葵花”条。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能自播繁殖。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忌连作。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按株行距各33cm穴播或条播,穴播每次播种5~7粒,每亩用种量0.5~0.75kg。播后覆土2~3cm,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1~2株。生长期中用人畜粪水追肥2次。虫害有卷叶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性质

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

参考文献

CA 1987;106:2915n[Indian J Agric Sci1986;56(9):657]。

药性

性味:①《纲目》:“甘,寒、滑。”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微甘,凉。” ③《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寒。” ④《陕西中草药》:“甘,平。”

功效:利水,消肿,通乳。

主治:①《中药大辞典》:“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尿路结石,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扭伤。” ③《本草图经》:“主淋沥,又令妇人易产。” ④《陕西中草药》:“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永类钤方》:“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17粒,皂角20g。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

单方应用:①《圣济总录》:“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30~40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80ml,顿服。” ②《卫生易简方》:“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 ③《海上方》:“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6g。” ④《海上方》:“催生:黄葵子(炒)70粒,烂研,酒服。”

食疗:《安徽中草药》:“治产后乳汁不下:黄蜀葵种子5~10g(打碎,布色),猪蹄1只,水炖至肉烂,食肉喝汤。”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参考文章黄蜀葵子的功效和主治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蜀葵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95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