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扁竹兰


药材名称:扁竹兰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

异名:竹叶兰、兰花草、见血封口、石风丹(《拉祜族常用药》)。

基源: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弯蕊开口箭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弯蕊开口箭 Tupistra wattii Hook.f.(Campylandra wattii C.B.Clarke;C.longibracteata Wang et Tang;Yupistra tonkinensis Baill.)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长,下部多少变曲而呈弧形、圆柱形,直径0.8~1.2cm,黄褐色。叶3~10枚,着生于延长的茎上,狭椭圆形,长6.5~20cm,宽3~7cm,先端尖,基部楔形;叶柄长3~9cm,基部扩大,抱茎。穗状花序直立或外弯,长2.5~6cm,宽1~1.5cm;总花梗长1.5~2.5cm;苞片披针形,绿色或黄颜色,除每1苞片有1花外,另有无花苞片数枚,聚生于花序的顶端;花被筒长3~5mm,裂片宽卵形,外轮3片,较内轮者宽,肉质,红褐色或黄绿色;花丝下部扩大,贴生于花被筒上,上部分离,内弯,花药宽卵形;子房球形,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棱形,顶端3裂。浆果球形,红色,直径9~11mm。花期2~5月,果期次年1~4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5卷.13页.图版4.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2800m密林下荫湿处或溪边和山谷旁。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不丹和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切片后用米泔水泡,再用京竹叶煮3小时,晒干研末。

药性

性味:辛、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消肿。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胃出血:鲜扁竹兰根30g,水煎,酒饮服;外用粉末撒布患处。” ②《云南中草药》:“治目赤眼雾、扁桃体炎:扁竹兰粉1.5g,开水送服。”

参考文章大扁竹兰的介绍观赏园艺大扁竹兰的养殖方法观赏园艺大扁竹兰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大扁竹兰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大扁竹兰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稷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扁竹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稷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94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