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小大黄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异名:矮大黄(青海)。
基源: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小大黄的根。
原植物:小大黄Rheum pumilum L.
形态:多年生小草本,茎直立,具短柔毛,高12~20cm。基生叶宽卵形,长3~5cm,宽1.5~3cm,近草质,顶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有缘毛,下面沿叶脉生柔毛;主脉粗壮,稍突出;叶柄粗壮,与叶近等长或比叶片长,茎生叶1~2,较小,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狭窄,分枝稀疏;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淡绿或带紫红色,花梗细弱,近基部具关节;雄蕊9;花盘不发达;子房卵形,具3棱;花柱3较短,柱头膨大成头状。瘦果连翅成卵状三角形,翅狭窄,沿3棱着生。花果期6~8月。(图见《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第2册)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山坡灌丛,河谷阶地。分布甘肃,青海,四川、 。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 《中草药》:“清热,泻下,消肿,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痈肿,跌打损伤。 ①《晶珠本草》:“清热,泻腹水。治恶性腹积水。” ②《中草药》:“治培根病和赤巴病引起的热性病,高热谵语,热性便秘,小便赤黄,湿热水肿,气虚咳喘,胸腹胀满,积食不化,腹痛腹泻,炭疽病,痈疖肿毒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牧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大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牧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