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地枫皮
名称出处:植物分类学报
概况异名:钻地枫、追地枫(上海、浙江)。
基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地枫皮的树皮。
原植物: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 I.M.,又名枫榔、矮顶香、地枫、追地枫、南宁地枫皮(广西)、
形态:常绿灌木,高1~3m,全株均有芳香味。根圆柱形,有不规则纵棱,外皮暗红褐色,内皮红褐色。叶常3~5片聚生于枝的顶端或节上,革质,有光泽,鲜时上面深绿色,干后变绿褐色,叶片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4cm,宽3~5cm,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边缘稍内卷;侧脉4~7条,不明显;叶柄长13~20mm。花红色,腋生或近顶生,单朵或2~4朵簇生;花梗长6~12,有时向下弯曲;花被片常为15~17或略多,最外层2~5片,其中2~3片小,三角形;中间两轮各为4~5片,较大;最内层花被片5枚,较小;雄蕊两轮,常为21枚,长约3mm。开放时心皮约为13枚,离生,轮状排列,顶端弯曲,柱头钻形。聚合果常由9~11个心皮组成,每个蓇葖长12~16mm,顶端常有向内弯曲的尖头;果梗长1~3.4cm。种子长6~7mm,光亮,黄颜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图见《植物分类学报》.1977;15(2):77页.图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800m山顶或疏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为广西特产药材。
生药采集:秋季剥取树皮,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产于广西。
鉴别
性状:树皮卷筒状或槽状,长5~15cm,直径1~4crn,厚2~3m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地衣斑,粗皮易剥离或脱落,脱落处棕红色。内表面棕色或棕红色,有明显的纵沟纹。质松脆,断面颗粒性。气微香,味微湿。以质松脆、气香者为佳。
显微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壁较厚,含红棕色物。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其间嵌有少数纤维束;有分泌细胞分布。韧皮部射线细胞1列;亦有分泌细胞,较小。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和淀粉粒。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挥发油0.30%~0.71%。油中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莰烯、1,8-桉油精、芳樟醇、黄樟醚、樟脑、乙酸龙脑酯等近30种化合物。
参考文献中草药1981;12(5):17。
药性性味:辛、涩,温。有小毒。
功效:祛风湿,行气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研粉,酒调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亢雅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枫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亢雅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