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楮头红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基源:为野牡丹科肉穗草属植物楮头红的全株。肉穗草属全世界约6种,我国有4种。
原植物: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
形态:直立草本,高10~30cm。茎脆弱,无毛,有四棱。叶对生,膜质,长3~10cm,宽1~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细锐齿,主脉3~5条,两面无毛或上面疏生糙伏毛,有长柄。花两性,数朵簇生茎顶或叶腋,紫红色;萼筒倒尖塔形,有4翅,长2~3mm,上部4齿裂,顶端有流苏状长睫毛;花冠4瓣,卵形,长6~9mm;雄蕊8,相等大,花药顶端单孔开裂,长近1mm,长椭圆形,药隔基部有距;子房下位,4室。蒴果略有四棱,直径约6~7mm,顶端有4枚透明大鳞片。种子多数,倒卵形,表面有显著的凹点。花期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7页.图3744)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性性味:《中药大辞典》:“性凉,味酸。”
功效:清肺热,去肝火,明目。
主治:风湿痹痈,耳鸣,耳聋,目雾羞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
临床应用食疗:《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痈,耳鸣。耳聋。目雾羞明:楮头红15~30g。炖肉服或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丁怡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楮头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丁怡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