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四川山矾
名称出处:《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概况基源: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四川山矾的叶。
原植物:四川山矾 S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Symplocos lucida(Thund.)Sieb.et Zucc.)
形态:常绿小乔木,高6~7m。树皮平滑,褐色;小枝黄绿色,略有棱,无毛。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3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长锯齿,中脉在叶面凸起,光滑无毛。叶柄长5~10mm;穗状花序缩短呈团伞状;苞片阔倒卵形,宽约2mm,背面有白色毛;花萼长约3mm,裂片长圆形,长约2mm,背面有白色柔毛;萼筒短,长约1mm;花冠黄白色,长3~4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30~40枚,花丝长短不一,伸出花冠外,长4~5mm,花丝基部稍联合成明显的5体雄蕊,花盘有白色长柔毛或微柔毛,花柱长约3mm;子房卵形,3室,柱头3裂。核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8mm,顶端具直立的宿存萼片,基部有宿存的苞片;核骨质,分开成3分核。花期3~4月,果期5~6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617页.图173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溪谷,杂林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
化学性质含有2种木酚素甙类成分[1],分别为(-)-松脂酚β-D-葡萄糖甙((-)-pinoresinolβ-D-glucoside)和(-)-松脂酚-甲基醚-β-D-葡萄糖甙((一)-Pinoresinol monomethyl ether-β-D-glucosude)。
参考文献药学杂志(日) 1973;93(1):44。
药性性味:《新华本草纲要》:“苦,寒。”
功效: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主治:水肿,咳嗽,喘逆。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湿胀满,咳嗽,喘逆。”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水湿胀满。叶用于咳嗽喘逆。”
用法用量:内服:根或茎适量,切断,火中烧红后,淬于1碗开水中,盖闷片刻,去渣饮汁,或煎汤,15~30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四川山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