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豺皮樟
名称出处:《泉州本草》
概况异名: 枫、花壳柴、过山香,山肉桂(《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豹皮樟和豺皮樟的茎皮。
原植物: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évl var sinensis(Allen)Yang et P H Huang[Actinodaphne lancifolia(S et Z)Meissn.var.sinensis Allen〕,又名杨子黄肉楠(《我国高等植物图鉴》)。部分地区用豺皮樟Litsea ro tundifolia(Nees)Hemsl.var.oblongifolia(Nees)Allen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呈鳞片状剥落,脱落后为灰白色斑痕。小枝暗褐色,无毛。叶柄长6~16mm,上面有柔毛,下面无毛,叶片互生,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4.5~9.5cm,宽1.4~3.5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具光泽,幼时基部沿中脉有柔毛,背面粉绿色,无毛,全缘,叶脉羽状,侧脉7~10对,与中脉在两面均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苞片4,交互对生,每个伞形花序有花3~4朵,花梗粗短,被柔毛,花被裂片6,卵形或椭圆形,外面被毛;雄花:能育雄蕊9,排成3轮,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具一对有柄的箭头形腺体,无退化雄蕊;雌花:退化雄蕊丝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裂。果实椭圆形或近球形,成熟由红色变黑色,果梗粗壮、扁平,果托上有宿存的花被裂片。花期8~9月,果期10月至第二年5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48页.图169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坡阔叶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
豺皮樟与豹皮樟的区别在于豺皮樟的树皮不呈鳞片状剥落,脱落后几无斑痕,果几无梗,也无宿存花被片,果实成熟时蓝果色,具白粉,可以区别。(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47页.图1694)生于海拔800m以上的山坡灌木林或疏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越南也有。
化学性质附 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等。茎皮含生物碱。根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
参考文献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0。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痛经:豺皮樟15~30g,水煎或浸酒服。” ②《泉州本草》:“治胃冷作痛:豺皮樟根15g,水酒各半煎服。” ③《泉州本草》:“治肩胛关节痛:豺皮樟根120g,酒煮服。” ④《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水肿:豺皮樟30g,酒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芷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豺皮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芷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