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孩儿茶


药材名称:孩儿茶

名称出处:《饮膳正要》

概况

异名:乌爹泥、乌垒泥、乌丁泥(《纲目》),西谢(《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基源:为豆科金合欢属植物儿茶的枝干、茜草科钩藤属植物儿茶钩藤的枝叶或豆科代儿茶属植物柏勒树的树枝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

原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Willd。儿茶钩藤Uncaria gambier Roxb.及柏勒树Dichrostachys glomerata(Forsk)Chiov

形态:儿茶见《中药辞海》第1卷“儿茶”条。

儿茶钩藤又名方儿茶、棕儿茶(药材名)。为常绿藤本。树皮棕色,具对生枝。叶对生;二叶基部侧面有大形托叶2片;叶柄长约1cm;叶片革质,卵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达9cm,宽达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侧脉6~7对,除叶背面沿叶脉略被毛外,两面均无毛。花多数集成腋生圆头状花序,总花梗长2.5~4cm,花序基部有轮生总苞4片;花淡粉红色,直径5~7mm;花萼合生成管,先端5裂;花冠碟形,花冠管细长,裂片5,倒卵形;雄蕊5,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雌蕊1,子房下位,胚珠多数,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较花药长1倍。蒴果细长,略呈棱形,棕色,先端有宿存萼片。种子多数,线形。(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752页.3597条图)

生境与分布: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我国南边有分布。

柏勒树又名柏勒树儿茶(药材名)为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树皮灰白色。二回羽状复叶,每1羽片间具1棒状腺体,小叶线状长圆形,长4~8mm;宽1~1.5mm。穗状花序通常长6~8cm;下部为无性花,淡红色或淡紫红色,上部的两性花较小,黄颜色。荚果集成头状,宽6~13mm,暗褐色,呈波状或弯曲,开裂。(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752页.3597条图)

生境与分布:产于我国广东。

生药

采集:儿茶膏主产于云南。方儿茶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鉴别

性状:①儿茶膏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形,表面黑色或红褐色,平滑而微有光泽,有时可见裂纹。质脆易破碎,断面不整齐,有细孔,亦有光泽,内部棕红色。气无,味涩,先苦后甜。以表面黑而略带红色、有光泽、有火上烧之发泡、有香味者为佳。 ②方儿茶分为新儿茶和老儿茶,均为方块状,每边长约3cm,每面均向内抽缩,棱角多偏斜或破碎;表面平坦,或不平坦而有裂纹。老儿茶黑褐色,有胶质样光泽;新儿茶棕褐色,无光泽。质脆易破碎,内部浅棕红色。气无,味苦涩。以老儿茶为佳。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以甲醇浸泡,浸出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儿茶素为对照,以氯仿-甲醇-甲酸(8∶2∶0.08)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第608页.图525-1)

加工炮制:儿茶膏 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采收儿茶的枝干,剥去外皮,砍成碎片,加水煎熬后过滤,浓缩成糖浆状,冷却,倾于特制的模型中,干燥。 方儿茶 割取儿茶钩藤的带叶小枝,入铜锅中,加水煮沸6~8小时,经常搅拌,使叶破碎,待叶变黄颜色时,,取出枝叶,过滤,浓缩成糖浆状,倾入木盘中,待冷却凝固,切成方块状,干燥。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

儿茶钩藤主含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儿茶钩藤碱(Gambirtan nine)(1)、氧化儿茶钩藤碱(Oxogambirtannine)、新氧化儿茶钩藤碱(Neo oxygambirtan-nine)、二氢儿茶钩藤碱(Dihydro-gambirtannine)[1]、黑儿茶碱(Gambirine)、槲皮素、儿茶荧光素[2]、儿茶钩藤精A1(2),A2,A3,B1,B2,B3,C(GambiriinA1,A2,A3,B1,B2,B3,C)[3]。此外尚含儿茶素、儿茶酸[2]和二甲基对苯二酸酯(Dimethylterephthalate)[4]。

柏勒树儿茶含儿茶酚,儿茶鞣质。种子含柏勒儿茶酸(Dichrostachinic acid)[5]。

儿茶(儿茶,Acacia cafechu)化学见“儿茶”条。

参考文献

[1] Tetrahedran 1967;23(7):3129。[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58。[3] Chem Pharm Bull 1980;28(10):3145。[4] CA 1979;90:164767g。[5]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3。

药理

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本品水煎剂体外对金黄颜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1,2];1∶20对星形奴卡氏菌、红色表皮癣菌,1:10对堇色毛癣菌、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其鞣质之防腐作用主要为使细菌不能获得食物营养,在培养基上,10%溶液24h可杀菌;体外还能灭活流感病毒[2]。 ②对肠蠕动的影响 水溶液能抑制在体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制泻作用;但对大肠几乎没有作用[4]。 ③保肝作用 儿茶素给大鼠ig每日150mg/kg,连续3wk,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氯酶升高有显著对抗作用,使白蛋白/球蛋白倒置现象恢复并使肝脏?入赘孰牧蜃泼富指粗琳K?[5]。大鼠sc儿茶素50mg/kg,能改善乙醇中毒所致的肝脏生化及组织化学变化[6]。小鼠ip d-儿茶素50或100mg/kg(相当于LD50的1/80,1/40),每日1次,共2次能降低乙醇中毒引起的肝线粒体膜脂质流动性,显著增加肝线粒体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减少Ca2+的摄取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从而对肝组织细胞起到保护作用[7]。 ④对心血管的作用 豚鼠iv儿茶制剂,没食子酸及并没食子酸均能降低血压[8]。d-儿茶素能使兔血压下降。增强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酪氨酸脱羧酶之活性,因而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可能为其降压之原理[9,10]。d-儿茶素还可收缩离体兔耳血管,使离体蟾蜍心脏振幅先降低后增大[9]。小鼠ig、sc、iv儿茶鞣质,均能增进毛细血管抵抗力[11]。儿茶素能降低大鼠脑、肺、肾及肌肉等毛细血管通透性,但对肝脏血管无影响[12]。 ⑤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d-儿茶素能抑制羊毛脂引起的兔血清胆固醇升高。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之血糖(sc每日10mg/kg,连续2wk)。其抑制大鼠脑、肝、肾、心,猪主动脉的氧摄取,特别是抑制心肌的氧摄取,是否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9,10]。 ⑥抗癌作用 20%煎剂体外能杀伤腹水癌细胞,并可抑制绿豆芽生长;对唾液腺及精巢正常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13]。表儿茶素也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14]。 ⑦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鞣质浓度为10-4时有一定延迟兔 复钙时间的作用;浓度2×10-16或更高时对链激酶引起的纤维蛋白溶解有显著对抗作用α-儿茶素也有较弱的作用[15]。 ⑧其它作用 豚鼠iv儿茶制剂能使骨骼肌张力降低,呼吸加快,大量使呼吸麻痹,重复注射有蓄积作用,其成分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等有类似作用,这些化合物内服可在小肠吸收[8]。儿茶鞣质、儿茶素能增进缺乏维生素C的动物吸收该维生素[16~18]。儿茶鞣质还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膀胱结石之形成(可能与降低尿之pH有关)[19,20]。d-儿茶素能抑制组胺脱羧酶,而对组胺酶无影响;还能抑制透明质酸酶、胆碱乙酰化酶,而对胆碱酯酶则无影响[9,10]。

毒性:儿茶酚给猫与大鼠ig 50mg/kg可引起惊厥,继之麻痹,48h内死亡于呼吸及循环衰竭;每日ig 30mg/kg则可引起贫血、黄疸、肾实质之伤害,数周内死亡,并有明显的高血糖[2]。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60;8(2):59。[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52。[3]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4):286。[4] 医学中央杂志(日)1943;84:237。[5] 我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0;12(5):379。[6] CA 1969;71:1958w。[7] 我国药理与毒理学杂志 1991;5(1):59。[8] CA 1954;48:13097f。[9]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57;53(6):210。[10] 药学研究(日) 1962;34(3):1。[11]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4;60(2):53§。[12] CA 1971;75:108262z。[13] 北京医学院学报 1959;(1):104。[14]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430。[15] CA1955;49:13310b。[16]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7;63(4):139§。[17]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8;64(4):136§。[18]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8;64(1):46§。[19]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5;61(2).49§。[20] 医学中央杂志(日)1963;186:166。

药性

性味:苦、涩,凉。 ①《饮膳正要》:“甘、苦,微寒。” ②《纲目》:“苦、涩,平。” ③《本草正》:“苦、微涩,性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心,肺。”

功效:清热,化痰,止血,消食,生肌,定痛。

主治:痰热咳嗽,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小儿消化不良,牙疳,口疮,喉痹,湿疮。 ①《饮膳正要》:“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②《医学入门》:“消血,治一切疮毒。” ③《纲目》:“清膈上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涩。” ④《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人崩淋,经血不停,小儿疳热,口疳,热疮,湿烂,诸疮,剑肌长肉,亦杀诸虫。” ⑤《本草备要》:“涂阴疳痔肿。” ⑥《本草求真》:“治时行瘟瘴。” ⑦《药材资料汇编》:“疗火伤,消尖定痛。治眼结膜,鼻腔、口腔等炎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轻粉,治湿疮、牙疳、口疮、下疳、痔肿。 ②配桂皮,治鼻衄、痔疮出血。 ③配蛇床子,治白带过多。 ④配银花,治口腔炎,咽喉炎。 ⑤配硼砂,治小儿麻疹退后声哑。 ⑥配黄连、青黛,治小儿口疳。 ⑦配麝香,治痔疮肿痛。 ⑧配明矾,治肺结核咯血。 ⑨配赤石脂,治中耳溃疡。

方选和验方: ①儿茶散(《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治牙根肿痛、齿龈微赤有白泡:儿茶适量。为细末,加冰片少许,吹患处。 ②消痔千金散(《疡医大全》)治痔疮肿痛:孩儿茶、黄连、寒水石各1.7g,硼砂、赤石脂、炉甘石各1g,熊胆0.7g,冰片0.3g。为细末,茶水调敷患处。 ③冰白散(《疫喉浅论》)治疫喉腐烂较甚者:人中白、儿茶、鸡内金(焙干)各15g,甘草3g,冰片、玄明粉各1.7g。为细末,吹患处。 ④《纲目》:“治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份。为末,搽之。” ⑤《积德堂方》“治走马牙疳:孩儿茶、雄黄、贝母等份。为末,米泔漱净搽之。” ⑥《孙氏集效方》:“治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液调敷。” ⑦《董炳方》:“治脱肛气热:孩儿茶0.7g,熊胆1.7g,片脑0.3g。为末,人乳搽肛上,热汁自下而肛收。” ⑧《纂要奇方》:“治下疳阴疮:孩儿茶3g,轻粉0.3g,片脑0.4g为末,搽之。” ⑨吹口散(《证治准绳·幼科》)治小儿口疳:孩儿茶、黄连、青黛、冰片各适量,为细末,吹患处。 ⑩通隘散(《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治风痰郁火,热毒相攻而致的(喉)肿甚闭塞:硼砂0.6g,儿茶、青黛、滑石、寒水石各0.3g,黄连、黄柏、蒲黄、枯矾各0.1g。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 ⑾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儿茶、乳香、没药各9g,冰片3g,麝香0.6g,血竭9g,旱三七9g。上为末撒之。 ⑿《本草述》:“消痰:儿茶、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3~5粒。” ⒀儿茶散(《疡医大全》):“治下疳:儿茶、煅铜绿各等份。为细末,搽患处。” ⒁儿茶散(《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治小儿麻疹退后声哑:儿茶15g,硼砂6g。为细末,每服3g,凉水调下。” ⒂生肌散(《中草药手册》)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脂肪瘤切除后,敷用此粉,可以不复发:儿茶、制象皮、没药、乳香、血竭、赤石脂、龙骨各30g,冰片9g。依法制为散。用时将患处洗净,取药粉适量,撒布患处。 ⒃止血散(《中草药临床应用手册》)治肺结核咯血:孩儿茶30g,白矾24g。分别研成细末,加入乳糖适量,混匀。少量咯血用0.1~0.2g,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或偶发短期咯血用0.2~0.3g,每4小时1次。 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咳嗽:儿茶30g,细辛2g,猪胆1个,前2味共研末,取猪胆汁炼熟,3味药共为丸,每丸重3g。每日4次,每次1丸,空腹含化。” ⒅《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耳、鼻、咽喉疾病》:“治急性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9g,冰片0.6g,枯矾6g。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搽患处。” ⒆儿轻散(《中药大全》)治湿疮、牙疳、口疮、下疳、痔肿:儿茶9g,轻粉6g,冰片0.9g,龙骨9g。研米水调外敷。 ⒇《中药大全》:“治口腔炎,咽喉炎:儿茶6g,银花9g,连翘9g。煎水含漱。” (21)《中药大全》:“治白带过多:儿茶9g,蛇床子15g。煎水外洗。” (22)《中药大全》:“治鼻衄、痔疮出血:儿茶7.5g,桂皮1.5g,研末,沸水240g,浸半小时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 (23)牙疳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治胃热火盛、牙痛牙疳、齿缝出血、牙龈肿烂:儿茶、血竭、青果炭各60g,煅人中白、青黛、生硼砂各30g,冰片9g。为细末,擦患处。 (24)《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宫颈癌、 癌、直肠癌:儿茶5.4g,乳香、没药各4.5g,冰片7.5g,蛇床子22.1g,轻粉3g,蟾酥0.6g硼砂、三仙丹、雄黄各6g,血竭4.5g,白矾270g。上药各研细末,将白矾用开水熔化,加蛇床子、蟾酥、血竭制成一分硬币大小的药片。每次1片放癌组织处,隔2~3天换药1次。” (25)黄连儿茶散(四川中医 1984;(6))治小儿滞颐:黄连4g,儿茶12g(3岁以下剂量)。将黄连、儿茶研细末,兑梨汁内服。上药分4份,每早、晚各服1份。 (26)溃疡散(中医杂志 1987;(1))治周身各部位粘膜红肿溃疡、流脓、流水等:煅炉甘石250g,儿茶、血竭各15g,乌贼骨(去粗皮)100g,五倍子20g,冰片2g。上药研成极细末,6g为1小包,吹撒患处,每日2~3次。或溃疡散1包,生蜜100g,调匀涂患处,每日2~3次。同时溃疡散1包,白开水兑服,每日2次。 (27)生肌收口散(新中医 1989;(1))治骨髓炎脓腐已净,难收口者:儿茶、血竭、田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冰片、麝香各3g,象皮炭15g。共研细末,直接撒于疮口,外贴膏药。隔日换药1次。若有渗出物可加适量珍珠粉。 (28)复方儿茶散(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1;(5))治小儿口腔溃疡:儿茶、冰片、珍珠层粉、达克罗广腊。制成散剂。药粉喷撒在溃疡面上,每日4~5次。 (29)生肌收口散(新疆中医药 1992;(1))治外伤截指:儿茶9g,冰片3g,麝香3g,三七9g,炙象皮3g,制没药9g。各碾成极细末,混合均匀装瓶,高压消毒后收贮。直接撒在创面上外敷。 (30)《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外阴溃疡:孩儿茶、焦内金各3g,轻粉1.7g,冰片1g。研极细末,干掺患处。”

单方应用:①《本草撮要》:“治 烂:孩儿茶合冰片涂之。” ②《本草权度方》:“治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良。” ③《纂要奇方》:“治下疳阴疮:孩儿茶末。米泔水洗净,敷之。” ④《中药大全》:“治鼻炎、鼻窦炎:孩儿茶末吹鼻。” ⑤《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鼻渊、孩儿茶研末,吹入鼻孔内。” ⑥《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唇口病:儿茶用醋磨汁,涂患处,每日3次。”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乌爹泥本是茶末,又得中土之阴气。其昧苦涩,气应作寒,性无毒。其主清上膈热,化痰生泽者,茶之用也。得地中之阴气,能凉血清热,故主金疮止血及一切诸疮,生肌定痛也。苦能燥,涩能敛,故又主收湿气。”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孩儿茶味苦微涩,性凉无毒。功专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收湿凉血生肌。凡一切口疮喉痹,时行瘟瘴,烦躁口渴并一切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痢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阴疳痔肿者,服之立能见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安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孩儿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安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56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