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瓜子金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异名: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植物名实图考》),远志草(《分类草药性》),小远志、通性草(《我国药用植物志》),产后草(《江苏药材志》),歼疟草、散血丹(《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小叶地丁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地丁、金牛草(《贵州民间方药集》)。
基源: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瓜子金的全草和根。
原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瓜子金江西湖南多之。高四、五寸,长根短茎,数茎为丛,叶如瓜子而长,唯有直纹一线,叶间开小圆紫花,中有紫蕊。气味甘。俚医用以为破血起伤、通关、止痛之药、多畜之。”《我国药用植物志》和《新华本草纲要》均有考证,认为历代沿用的瓜子金即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圆柱形,褐色,有纵横皱纹和结节。茎多数丛生,斜升或近于直立,基部木质化,通常不分枝,被灰褐色细柔毛。叶柄短,厚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2.5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网脉在两面均明显,且具细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或与叶对生,最上的一个花序不超过茎顶;花紫色或淡紫色;萼片5,不等大,前面一萼片卵状披针形,呈囊状,内面2片较大,呈花瓣状,椭圆形;花瓣3,中下部连合,中间一片较大,呈龙骨瓣状,背面顶端具流苏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连合成鞘;子房上位,倒卵形,扁平;花柱2裂,不等长。蒴果广卵形,扁平,先端微凹,直径约5mm,边缘具膜质宽翅,基部有宿存花萼。种子卵形,密被灰白色细绒毛。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药用植物志》.第5册图230)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80~2100m的荒坡草丛或路边。分布于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及陕西。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春、夏、秋季采挖全株,清除泥砂,扎成小把,晒干或鲜用。药材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
鉴别
性状:根圆柱形,直径2~3mm,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纹和结节;质硬,断面黄白色。茎丛生,少分枝,长12~30cm,黄褐色,有的下部紫褐色,被细柔毛。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5cm,宽0.5~1.5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至黄绿色,下部叶常紫褐色;革质。总状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于茎端,花紫色。蒴果宽卵形而扁,直径约5mm,边缘具膜质宽翅,黄绿色,萼片宿存。种子扁卵形,棕褐色或黑色,密被细绒毛。气微,根味辛,叶微苦。以叶多、带根者为佳。
显微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平周壁具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波状弯曲,平周壁具角质纹理,气孔极少。非腺毛单细胞,少数有2细胞,长66~206μm,常弯曲,外壁有疣状突起,顶端常具有一凸头。叶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0~33μm。(图见《中药志》.第4卷.第2版.图299)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短段,干燥。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根中含三萜皂甙、树脂、脂肪油[1]、远志醇四乙酸酯[2],地上部分含有4种新的皂甙,即瓜子金皂甙甲(瓜子金皂甙元-木糖-鼠李糖-葡萄糖甙)、瓜子金皂甙乙(28-0-[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瓜子金皂甙元)[4]。瓜子金皂甙元是一种新的五环三萜类衍生物,即(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1)[5]。
参考文献[1] 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第1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9。[2] 中草药成分化学.科学出版社,1977:91。[3]植物学报 1986;28(2):196。[4] 植物学报 1989;31(9):708。[5] 药学学报 1983;18(4):266。
药理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瓜子金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巴比妥类催眠药有协同作用,但不能延长睡眠时间,亦无对抗 的惊厥作用。其毒性较大[1]。 ②抑菌作用 瓜子金复方浸膏0.2g/ml,体外对八叠球菌,金黄颜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2]。 ③其它作用 表明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tg0.75g/kg对氨雾致咳小鼠有镇咳作用[2]。小鼠ig0.8g/kg明显抑制醋酸扭体反应。
毒性:已开花植株的根及地上部分的5%浸液均有溶血作用。根的溶血作用与远志相当[3]。
参考文献[1]新医药学杂志 1978;(3):31。[2] 药学通报 1985;(5):313。[3]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56;(1):37。
药性性味:辛、苦,平。 ①《植物名实图考》:“甘。” ②《分类草药性》“热。” ③《贵阳民间草药》:“辛、苦,平。” ④《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⑤《江西草药》:“苦,寒。” ⑥《浙南本草新编》:“苦、微辛,温。”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辛,微温。” ⑧《中草药学》:“辛、苦,微温。”
功效:祛痰止咳,散瘀止血,安神,解毒。
主治:咳嗽痰多,吐血,便血, 出血,怔忡,惊悸,健忘,失眠,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破血,起伤,通关。” ②《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治头风,开胃进食。” ③《我国药用植物志》:“根:镇咳祛痰,与远志同类;全草:治蛇咬。”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惊风,伤风感冒。” ⑤《江苏药用植物志》“酒泡,治产后风。”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健胃。治怔忡,黄疸;外用捣涂,消疮毒红肿。” ⑦《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润燥,解毒。治蛇伤,咳嗽,吐血,疳积,眼结膜炎。” ⑧《四川中药志》:“止血崩;治跌打损伤,肠风下血,淋病,痨伤咳嗽。” ⑨《我国药用植物图鉴》:“根为镇静、祛痰剂,能益智安神,散郁化痰,消痈肿。治支气管炎,肺炎,咳嗽多痰,惊悸,健忘,痈疽疮肿,喉痹。” ⑩《江西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牙痛,下肢溃疡,白喉, 出血,便血,毒蛇咬伤,白膜遮睛,流脑,风湿性关节炎,痢疾。” ⑾《浙南本草新编》:“活血,化痰,解毒。用于跌扑损伤,气管炎,骨髓炎,多发性脓肿,失眠,毒蛇咬伤,带下,月经不调,扁桃体炎,疔疮,乳腺炎等。” ⑿《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 ⒀《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治小儿疳积,急慢性肝炎,病后体弱,尿路感染,咽喉炎,淋巴结结核,角膜云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江西草药》:“治急性扁桃体炎:瓜子金、白花蛇舌草各15g,车前草6g。水煎服,日服1剂。”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头痛:瓜子金、水皂角各15g,青鱼胆12g,蓝布正9g。煎水服。” ③《贵州草药》:“治脱皮癞:瓜子金、旱莲草、车前草各9~15g。煎水服。外用红色的扛板归煎水洗。” ④《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感冒:瓜子金3g,蓝布正15g,射干2g。煎水服。” ⑤《安徽中草药》:“治急性咽炎:鲜瓜子金、鲜土牛膝各30g。煎服。” ⑥《安徽中草药》:“治淋巴结炎:瓜子金、百蕊草各15g,抱石莲12g。煎服。” ⑦《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惊风:瓜子金6g,佛顶珠3g。煎服。”
单方应用:①《贵阳民间药草》:“治百日咳:瓜子金15g,煎水加蜂糖服之。或加冰糖适量服用。”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痰咳:瓜子金根60g,加水适量煎后顿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疔疮痈疽:瓜子金晒干研粉,每次6g,每日3次,用黄酒送服;另取药粉适量,用黄酒调匀敷患处,干则更换。” ④《贵州草药》:“治刀伤,接骨:瓜子金研末或捣烂,敷刀伤处。骨折时,用瓜子金30g捣烂,拌酒糟外包患处。”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骨髓炎、骨关节结核:瓜子金干草250g,用白酒2000ml浸泡,然后蒸制成药酒。日服2次,每次服15~30ml,儿童酌减。”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失眠:瓜子金(全草),以文火煎煮,加适量调味剂与防腐剂,制成每50ml含鲜瓜子金90g或干品45g的水剂。晚临睡前服50ml。” ⑦《安徽中草药》:“治急性乳腺炎:鲜瓜子金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
食疗:《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疳积:瓜子金30g,猪肝60g。加水蒸熟,去药渣吃肝喝汤,连服3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泰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瓜子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泰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