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梅花根皮


药材名称:山梅花根皮

名称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概况

异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白花杆(《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植物绢毛山梅花的根皮。

原植物: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又名建德山梅花(《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落叶灌木,高达3m;树皮黄褐色,呈薄片状剥落,枝条对生,幼枝红褐色,初时披柔毛,后变无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mm;叶片厚纸质,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长4~11cm,宽1.5~4.5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疏生伏贴短柔毛或无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脉腋间被束毛;基出脉5条,主脉在下面隆起,基部与叶柄常为红色或带紫色。总状花序生于枝顶,无总梗,长5~15cm,有花5~15朵,花柄长6~12mm,被伏贴短柔毛;萼筒及裂片外面被较密的长柔毛,毛长0.1~0.3mm,裂片4,三角状卵形,顶端尖,长约6mm,宿存;花瓣4片,白色,倒卵形,长约13mm,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长4~8mm,外轮长于内轮,花药黄颜色;子房4室,花柱顶端4裂,无毛,柱头匙形。蒴果倒卵形,长约7mm,4瓣裂。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4页.图191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山坡灌丛、溪谷旁或林缘。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药性

性味:苦,平。

功效:理气止痛,截疟。

主治:疟疾,头痛,挫伤,腰胁痛,胃气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太阳头痛:山梅花根皮加白糖共捣烂,敷贴患处。”

食疗:《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疟疾,头痛,挫伤,腰胁痛,胃气痛:山梅花根皮24g,同狗肉炖熟,调白糖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梅花根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45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