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石碱


药材名称:石碱

名称出处:《本草衍义补遗》

概况

异名:灰硷、花硷(《纲目》)。

基源:石硷为蒿蓼等植物的灰汁加面粉制成的石块。

历史:始载于《本草衍义补遗》。李时珍释其名曰:“状如石类硷,故亦得硷名。”又云:“石硷,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其获利也。他处以灶灰淋浓汁,亦去垢发面。”据所述之用途、具硷性,其中可能主含碳酸钠以及淀粉、蛋白质等。现今多用的是天然产的碳酸钠经加工精制而成的。我国张家口一带所产销的为天然产的石碱。工业上用的碳酸钠是用化学方法制造的。

形态:呈块状。淡黄颜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体较重,质坚。

产地 内蒙古、山东、山西。

化学性质

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等无机物质,还含淀粉和蛋白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90。

药性

性味:咸、苦,温。 ①《纲目》:“辛、苦,温。” ②《医林纂要》:“辛、涩,寒。”

功效:软坚,消积,化痰,去翳。

主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 ①《本草衍义补遗》:“去湿热,消痰,磨积块。” ②《纲目》:“杀齿虫,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石灰烂肌肉、溃痈疽瘰疬,去瘀血,点痣黡疣赘痔核。”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摘元方》:“消积破气:石碱9g,山楂90g,阿魏15g,半夏(皂荚水制过)30g。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

单方应用:①《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蛀毛癣:石碱30g,真豆油90g,混合炖化涂患处。” ②《摘元方》:“治拳毛倒睫,用刀微划动,以药泥眼胞上,睫自起也:石碱3g,石灰3g。醋调涂之。” ③《儒门事亲》:“治虫牙疼痛:花碱填孔内。” ④《圣济总录》:“治痣黡疣赘:花碱矿灰,以小麦杆灰汁煎,2味令干,等份为末。以 破,水调点之,3日3上,须新合乃效。” 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鸡眼:碱、石灰各等份,加冷水稀释,调匀成糊状。消毒患处后,将鸡眼处硬组织剔去,再取大小适宜的胶布1块,按鸡眼大小在胶布中间剪1小孔,贴于鸡眼上,然后将石灰碱糊涂于患处,上面再贴1层胶布。经5~7天,鸡眼可坏死脱落,生出新肉芽。” ⑥《外治寿世方》:“治肉痣(小黑子是):“用针挑破,以碱水泡石灰点之,即消。” ⑦《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龋齿疼痛:石碱,取米粒大小1颗。塞入龋孔内,疼即可止。注意不可放于牙龈上。” ⑧《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虫咬、蝎螫:碱水,洗蝎螫处。本方亦治蜈蚣咬伤,黄蜂螫伤忌用。”

医药家论述

①朱震亨:“去湿热,止心痛,消痰,磨积块,去食滞,洗涤垢腻,量虚实用,过服损人。”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碱乃软坚消积之物,食之使人泄泻,以其阴湿之性润下,软坚透肉,故于肠胃非宜。” ③程鸾池《医林纂要》:“碱治反胃噎膈,化火之余,能除郁火,且辛润苦降也。然敛涩肠胃,反致停食。”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石碱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增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增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45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