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降香
名称出处:《海药本草》、《我国药典》
概况异名:紫藤香(《卫济宝书》),降真(《真腊风土记》),降真香(《证类本草》)。
基源:为豆科黄檀属植物降香檀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黄檀属全世界约120种;我国有25种,其中约13种药用。 .
原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又名降香、花梨木(海
历史:本品始见于《海药本草》,谓其生南海山中及大泰国。其香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入药以香降紫而润者为良。《证类草本》载:“降真香出黔南。”《纲目》载:“今广东、广西、云南、汉中、施州、永顺、保靖及占城、安南、逻罗、渤泥、琉球诸地皆有之。朱辅溪蛮丛笑云: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处所出者,似是而非,劲瘦不甚香。周述观真腊记云:降香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功,乃树心也……”可见古时所用的降香或降真香可能不止一种植物。但其记载“生海南”。“生丛林中”,“乃树心也”的记载,确属本种植物。
形态:乔木,高5~15m,树皮灰褐,小枝有苍白色密集的皮孔。单数羽状复叶,长12~25cm,小叶9~13,稀为7,叶柄长1.5~3cm;小叶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4~7cm,宽2~3cm;先端急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小叶柄长0.4~0.5cm,托叶早落。圆锥花序由多数聚散花序组成,总状花序轴长8~10cm,苞片和小苞片广卵形,长约0.1cm;花小而极多,长约0.5cm。萼钟状,长约0.25cm,萼齿5,下面的1枚披针形,其余4齿均为广卵形;花冠淡黄颜色或乳白色;旗瓣倒心状长圆形;顶端微凹,各瓣近等长,均具爪;雄蕊9,子房狭椭圆形.微被短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舌状长椭圆形,长4~8cm,宽1.5~2cm;果瓣革质,黄褐色,有网脉。种子通常1,稀2。花果期5~12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3075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中海拔山坡疏林、林缘及乡村旷野。分布于海南白沙,东方和崖县。福建厦门有栽培。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将根部挖出后,削去外皮,锯成长约50cm的段,晒干。药材产于广东、海南。
鉴别:根部心材,条块状;表面红褐至棕紫色,有刨削之刀痕,光滑有光泽,并有纵长线纹。质坚硬,劈裂断面粗糙,强木质纤维性,纹理细。气香,味淡稍苦,烧之香气浓郁。以红褐色、结实、烧之有浓郁香气、表面无黄白色外皮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木材含挥发油,挥发油中至少有12种成分,已鉴定的有β-没药烯(β-Bisabolene)、反式-β-金合欢烯((E)-β-Farnesene)、反式-苦橙油醇((E)-Nerolidol)等;又含单聚异黄酮及二聚异黄酮等27个成分:Do-1~Do27;Do-1为(3R)-Vestitol,Do-2为(3R)-Claussequinone,Do-3为Medicarpin,Do-4为Formononetin,Do-5为Bowdichione,Do-6为Liquiritigenin,Do-7为Isoliquiritigenin;Do-18为{(3R,4R)-3,4-trans-3’,7-Dihydroxy-2’,4’-dimethoxy-4-〔(2S)-4’,5,7-trihydroxyflavanone-6-yl〕isoflavan},Do-22为2’,6 Dihydroxy-4’-methoxy-2-arylbenzofuran[1~3]。
参考文献[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5。[2] Chem Pharm Bull 1990;38(10):2750。[3] Chem Pharm Bull 1989;37(4):979。
药理①抗凝、抗血栓形成 降真香(未注学名)制剂0.1478g/ml浓度,对大鼠体外试验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使血栓重量减轻[1]。 ②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降真香乙醇提取物250mg/kgig,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50~500mg/kg ig,可延长小鼠戊巴比妥纳睡眠时间,50mg/kg ig,可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250mg/kg ig,500mg/kgig,可分别对抗电惊厥和菸碱引起的小鼠惊厥[2]。
参考文献[1] 新医药学杂志 1978;(8):64。[2]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12):39。
药性性味:辛、甘,温。 ①《海药本草》:“温、平。” ②《本草品汇精要》:“甘,温、平。” ③《纲目》:“辛,温。” ④《中药大辞典》:“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①《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少阴心经。”
功效:理气,止血,行瘀,止痛。
主治: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 ①《海药本草》:“主天行时气。” ②《纲目》:“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③《玉楸药解》:“疗梃刃损伤,治痈疽肿痛。” ④《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脏郁气,利三焦血热,止吐,和脾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
使用注意:①《本经逢原》:“血热妄行,色紫浓厚,脉实便秘者禁用。” ②《本草从新》:“痈疽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俱不宜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五灵脂、丹参,治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胸胁痛、胃脘痛、腹痛。 ②配三七,治金疮出血。 ③配没药、乳香,治外伤出血、肿痛。 ④配佩兰、防已、穿山甲,治食管癌。 ⑨配木香、藿香,治湿浊内阻之呕吐腹痛。 ⑥配枳实、陈皮,治脾胃气滞胀满,消化不良。 ⑦配杜仲、寄生,治腰痛。 ⑧配牛膝、桃仁、红花,治痧毒中肾。 ⑨配枫乳香,治痈疽肿毒。 ⑩配威灵仙、寻骨风,治风湿腰腿痛。
方选和验方: ①降香桃花散(《沙胀玉衡》)治痧毒中肾:降香15g,牛膝60g,桃仁、红花、红凤仙花各21g,白蒺藜30g。上为细末,黑砂糖调童便冲服。 ②《奇效良方》:“治腰痛:降真香、檀香、沉香各10g,煎汤,空心服便不疼。” ③大紫金散(《奇效良方》)治跌打伤折,内伤肺肝:紫金皮、降真香、补骨脂、无名异(烧红,酒淬7次)、川续断、琥珀(另研)、牛膝(酒浸1宿)、桃仁(去皮尖)、当归(洗、焙)、蒲黄各30g,大黄(湿纸裹煨)、朴硝(另研)各45g。上为细末,每服6g,食前浓煎苏木当归酒调服。 ④《百一选方》:“治金刃或打扑伤损,血出不止:降真香末、五倍子末、铜末(削下镜面上铜,于乳钵内研细)等份或随意加减用之。上拌匀敷。” ⑤珍珠龙脑生肌散(《仁术便览》)治下疳,牙疳,诸色疳疮:降真香15g(用香油滚7次),儿茶15g,牙末6g,枯矾0.6g,珍珠0.6g,龙脑0.6g。上药俱为极细末,瓷罐收藏,黄蜡封口。用清米泔洗净拭干,掺患处。 ⑥降香通膈汤(《我国中医秘方大全》)治食管癌:降香24g,佩兰12g,粉防已12g,半夏12g,乌梅15g,陈皮9g,炮山甲4.5g。水煎服,便秘加狼毒0,6~1.5g。 ⑦复方丹参液(《我国中医秘方大全》)治盆腔瘀血综合征:丹参、降香按1∶1比例制成注射液,加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⑧冠心二号方(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治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降真香15g,丹参30g,赤芍、川芎、红花各15g。作冲剂,每日1剂,分3次服。 ⑨《常见病中草药外治法》:“治外伤出血:降真香25g,五倍子30g,红花10g,白及25g,血竭10g。上药分别研为极细粉末,混匀,用时将药粉撒在伤口上,布包固定即可。” ⑩四川中医 1987;(5):“治跌打损伤,伤口出血,各种疮毒:降香、郁金,用量比例2∶3,将上药研细,过筛,撒在患处,两天换药1次。”
医药家论述①缪希雍《本草经疏》:“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入药以番舶来者,色较好,香气甜而不辣,用之入药殊胜,色深紫者不良。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药煎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 ②张璐《本经逢原》:“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又虚损吐红,色瘀味不鲜者宜加用之,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
参考文章降香的作用和功效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乐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降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乐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