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钓杆柴


药材名称:钓杆柴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异名:钓鱼竿(《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蔷薇科绣线梅属植物中华绣线梅的根。绣线梅属全世界约12种;我国有1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有3种。

原植物:中华绣线梅Neillia sinensis Oliv.[N. sinensis Oliv.f.glan gera(Hemsl.)Rehd.],又名华南梨(《经济植物手册》)。

形态:灌木,高达2m;小枝圆柱形,无毛,幼时紫褐色,老时灰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cm,宽3~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重锯齿,常不规则分裂,稀不裂,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腋有柔毛;叶柄长7~15mm,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总状花序顶生,长4~9cm,花梗长3~10mm,无毛;花直径6~8mm;萼筒筒状,长1~1.2cm,外面无毛,内面被短柔毛;萼片5,三角形,先端尾尖,全缘,长3~4mm;花瓣5,倒卵形,长约3mm,宽约2mm,先端圆钝,淡粉红色;雄蕊10~15,花丝不等长,着生于萼筒边缘,排成不规则2轮;心皮1~2,子房顶端有毛,花柱直立。蓇葖果长椭圆形,萼筒宿存,外被疏生长腺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89页.图210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m山坡、山谷和沟边杂木林中,分布于我国中南、华南和江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秋季采挖根。

化学性质

附 叶含山犁醇、鞣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5。

药性

性味:苦、酸,凉。《中药大辞典》:“苦、酸、甘,凉。”

功效:利水除湿,清热止血。

主治:水肿,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贵州草药》:“治水肿,咳血:钓杆柴30~60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钓杆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18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