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虱子草


药材名称:虱子草

名称出处:四川

概况

异名:麂子草(四川),桫树千金、石松柏(广西),柄叶石松(《峨眉药用植物志》)。

基源:为石松科马尾杉属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马尾杉属全世界约50种,我国有10余种。

原植物:华南马尾杉Phleg riurus fordii(Baker)Ching[Lycopodiurn fordii Baker;L.petiolatum(Clarke)Herter],又名椭圆石松(《福建植物志》)。

形态:多年生草本,附生,植株高12~40cm。茎簇生,下垂或倾斜,单一或一~二回二叉分枝。叶互生,厚纸质,有光泽,螺旋状排列,椭圆状披针形,长8~15mm,宽2~3mm,基部下延而多少抱茎,全缘,顶端钝,中肋可见,近基部叶渐变短,上部的叶向孢子叶逐渐过渡变小而同形,长5~10mm,能育部分明显变狭而伸长成尾状,通常不分枝。孢子囊肾形,单生于枝条上部的叶腋,不密集成穗状,成熟时二瓣裂。

生境与分布: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上或岩石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千层塔萜烯二醇、托何醇、千层塔烯三醇、双表千层塔萜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21-表千层塔萜烯二醇、又含石杉碱甲(HuperzineA,Fordine)及马尾杉碱N(Phleg riuine-N)等[1~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21。[2] 中草药 1990;21(4):41。[3] 药学学报 1989;24(2):114。

药性

性味:苦,凉。

功效:消肿止痛,祛风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四肢麻木,气管炎,尿路感染及蛇伤;外用灭虱。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虱子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18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