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甘肃白刺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异名:白刺、唐古特白刺、酸胖、哈尔马格(《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肃白刺的果实。白刺全世界约7种,我国约5种。
原植物:甘肃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形态:灌木,高0.5~2m。常开展或平卧,短枝常成针状。叶通常2~3片簇生,肉质,长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匙形,长20~25mm,宽3~6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伞房花序腋生,花稀疏,黄白色,具短梗;萼片5;花瓣5;雄蕊10~15;子房2室。浆果状核果,成熟时红色。(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207页.图1303)
生境与分布:生于盐碱滩地,河流及水渠旁,常形成白刺沙滩。产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药性性味:甘、酸,温。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安神下乳。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泡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涵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甘肃白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涵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