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岩豆根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异名:昆明鸡血藤(《植物名实图考》),岩豆藤根(《四川中药志》),鸡血藤根(《福建中草药》),山鸡血藤(《广东药用植物手册》)。
基源:岩豆根为豆科崖豆根属植物香花崖豆藤的根。
原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lsiana Harms ex Diels,又名老人根(广西)、鸡血藤(四川、广西)。
历史:本品始见于《分类草药性》。《植物名实图考》载:“昆明鸡血藤大致即朱藤,而花如刀豆花,娇紫密簇,磕于朱藤,即紫藤耶,褐蔓瘦茎与顺宁鸡血藤异,浸酒亦和血络。”以上记载系本品,而非顺宁鸡血藤。
形态:攀援木质藤本或灌木,长2~5m。羽状复叶,长15~30cm;小叶5,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渐尖,基部圆形;下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网脉突起;叶柄和叶轴具槽,被短柔毛;小托叶锥形,与小叶柄近等长。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cm;密被黄褐色茸毛;花单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苞片卵披针形,小苞片极小;花萼钟形,密被锈色茸毛;花冠紫色,长1.2~2cm,旗瓣外面白色,密被锈色茸毛。翼瓣和龙骨瓣镰刀状,基部有耳和爪;二体雄蕊(9+1);子房、花柱线形。荚果条形,略扁,长7~12cm,宽2cm,果瓣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4~5,长圆形。花果期6~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4页.图251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1800m山坡灌丛、疏林。分布于我国西南、中南、浙江、江西、福建。越南、老挝亦有分布。
生药采集:10~11月采。
化学性质附 茎含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阿夫罗摩辛Afromosin、奥刀拉亭(Odorat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大豆黄素、8-甲雷杜辛(8-OMethylretusin)[1]、野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染料木素(Genistein)、美皂异黄酮(Biochanin A)、Isosativan、Iso cro tol、Pendulone、Vestitol等成分[1,2]。又曾记述含鸡血藤醇(Milletol)[3],甾醇类化合物[4]。
参考文献[1] 中草药 1989;20(2):2。[2] 中草药 1990;21(9):5。[3]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4。[4] Phytochomistry 1973;12(2):474。
药性性味:苦,温。 《四川中药志》:“温,苦。”
功效:行气和血。
主治:风湿骨痛。 ①《分类草药性》:“行气,和血。治风湿筋骨疼痛。” ②《四川武隆药用植物图志》:“根有攻血,治气块及慢性阑尾炎的功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关节风湿痛:鸡血藤干根30~60g。酒水煎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腰痛:鸡血藤干根30g,或加猪骨,水煎服。” ③《福建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鸡血藤鲜根30~60g,酒水煎服。” ④《福建中草药》:“治创伤出血:鸡血藤鲜根,捣烂敷伤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岩豆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