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瘴气藤


药材名称:瘴气藤

名称出处:《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苞花油麻藤(《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基源:为豆科黧豆属植物黄毛黧豆的根。黧豆属又名油麻藤属、藜豆属、血藤属,全世界约160种,我国约15种,其中8种药用。

原植物:黄毛黧豆Mucuna bracteata DC.[Stizolobum venulosum Piper.,Mucuna venulosa(Piper.)Merr.et Metc.],又名黄毛黎豆(《海南植物志》)。

历史:瘴气藤为云南思茅地区民间草药。《新华本草纲要》、《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均有记载。谓其根味苦性温,有清热解毒、止痛、截疟的功能。用于治疗疟疾。

形态:一年生缠绕草本。嫩枝被微柔毛、老时具纵纹。羽状复叶长40~50cm,小叶3、纸质或厚纸质,顶生小叶扁圆菱形或近卵状菱形、长7~14cm,宽5.6~13cm,侧生小叶近斜三角形,偏斜而不对称,与顶生叶近等长,宽4~9cm,先端渐尖、基部钝,叶背面被贴伏短柔毛,侧脉5~7对于叶背面凸出;小叶柄长4mm,密被开展的短柔毛;小托叶钻状,长约3mm。总状花序有花10~20簇,长15~30(40)cm,每簇有花3朵着生于总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长卵圆形,长1~2cm,被短柔毛;花萼浅钟状,长约1cm,外面密被灰色短柔毛和黄褐色渐脱落的糙毛,萼齿披针状三角形,长约4~6mm;花冠深紫色,瓣片不等长,旗瓣卵圆形,长1.6~2.3cm,先端渐尖内弯,翼瓣长圆形,长2.5~3.3cm,龙骨瓣钓镰状,长3.5~4.3cm,先端内弯具喙;二体雄蕊面对旗瓣的一枚离生,花药二式;子房线形,密被黑色硬刺毛,胚珠3~6。荚果长圆柱状,先端弯,长6~9cm,宽1.2~1.6cm,膨胀,密被黑褐色糙毛;种子3~6,椭圆形、长约9mm,宽约6mm,厚约4mm,表皮棕黑褐色有斑点,种脐长约5mm。花期1~3月,果期4~6月。(图见《我国植物志》.41卷.184页.图版44∶7~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2000m山坡、路旁、林中干燥瘠土地。分布于我国云南、海南。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较多。

药性

性味:苦,温。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截疟。

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根6~9g,酒为引,水煎服,日1剂。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疟疾:瘴乞藤根6~9g,酒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孕妇忌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依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瘴气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依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72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