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公鱼


药材名称:公鱼

名称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概况

异名:弓鱼、工鱼(《大理府志》)。

基源:为鲤科动物云南裂腹鱼或大理裂腹鱼的肉。

原动物: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Nor n.。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taliensis Regan。

历史:公鱼仅见于《食物本草》,谓:“主妇人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痫,丹毒。”现代文献《中药大辞典》、《我国动物药》和《我国药用动物志》均收载了本品。现云南民间用其治疗妇女病。

形态:云南裂腹鱼体长,稍侧扁。头呈锥形。口下位,成弧形。唇发达,下唇为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二叶,无明显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乎等长,与眼径等长或略长于眼径,吻须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颌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鳞细小,体前部的排列不整齐,腹部自鳃颊至胸鳍末端下方 无鳞,侧线鳞111,较体鳞为大,臀鳍和 两侧有大鳞。背鳍条3、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条2、5。鳔2室、前室椭圆,后室末端尖细。体背面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有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多水草、泥底的静水中。为下层鱼类,以植物性食料为食。分布于云南的洱海和澜沧江水系。

大理裂腹鱼与云南裂腹鱼形态相似。两者区别点为云南裂腹鱼第1鳃弓外侧鳃耙16~18;头长约为前须长的7倍,约为后须长的6倍、大理裂腹鱼第1鳃弓鳃耙,外侧19以上,内侧29以上;须微小,其长度小于眼径之半。两者生境与分布相同。

化学性质

含蛋白质、脂肪、胆甾醇、磷脂、多种氨基酸等。

参考文献

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96。

药性

性味:甘。

主治:妇人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痫,丹毒。

参考文章池沼公鱼水产/渔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阔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公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阔;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9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