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苦苣
名称出处:《嘉祐本草》
概况异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祐本草》),兔仔菜(《福建药物志》)。
基源: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兔仔草的全草。
原植物:兔仔草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ssp.versicolor(Fisch.ex Link)Kitam.[Lactuca versicolor(Fisch.)Sch.-Bip.]
形态:多年生秃净草本,具乳汁,高10~20cm。基生叶莲座状,基部下延成窄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5cm,宽1~2cm,顶端钝或急尖,全缘或疏具小齿或不规则羽裂;茎生叶无柄,略抱茎,1~2枚。头状花序小,组成伞房状聚伞花序;总苞筒状,长6~8mm,外层总苞片卵形,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全为舌状花,黄颜色,有时带桔红色.舌片长约6mm,管部长约2mm,顶端5齿裂。瘦果狭披针形,稍扁平.红棕色,长4~5mm,喙长约2mm;冠毛白色,长约4mm。花果期4~8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砂砾荒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广东、 等地。
生药采集:春、秋季采收全草。
药性性味:苦,平。 ①《千金·食治》:“苦,平。” ②《嘉祐本草》:“苦,平,一云寒。”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黄疸,疔疮,痈肿。 ①《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②《嘉祐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又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敷蛇咬。生食之,调十二经脉,利五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
用法用量: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苦苣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