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盐肤叶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基源:为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盐肤木的树叶。
原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Rh.javanica L.,Rh.semialata Murr.)
余项参见“盐肤子”条。
化学性质含黄酮类、鞣质及酸类成分。黄酮甙类成分有槲皮甙(Quercitrin)、杨梅甙(Myricitrin)[1];双黄酮类成分有贝壳杉黄酮(Agathisflavone)、阿曼托黄素(Amentoflavone,3’,8”-双-4’,5,7-三羟基黄酮)、杨梅树皮素(Myricetin)及Robustaflavone[2];鞣质中主要是没食子鞣质类[3];酸类成分有没食子酸(Gal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Lantabetulic acid、Semimoronic acid以及2-Hydroxy-6-oentadecylbenzoic acid。此外还有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1,2,4~6]。
参考文献[1] Chem Pharm Bull 1966;14:877。[2] J Indian Chem Soc 1988;65(10):737。[3] Khim Prir Soedin 1973;(6):789。[4]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18。[5] J Chem Res Synop 1985;(12):398。[6] Planta Med 1985;(5):467。
药性性味:①《本草求原》:“酸、咸,寒。” ②《陆川本草》:“凉,酸。”
功效:化痰止咳,收敛,解毒。
主治:痰嗽,便血,血痢,盗汗,疮疡。 ①《本草求原》:“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喉痹,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强心壮脑。” ③《陆川本草》:“收敛,解毒。治盗汗、蛇咬或蜈蚣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闽东本草》:“治蛀疽、五掌疽、对口疮:盐肤木鲜叶或树枝的二重皮适量。糯米饭少许,杵烂涂患处。” ②《湖南药物志》:“治蜂螫伤:盐肤木叶捣烂,绞汁搽伤处。” ③《湖南药物志》:“治痛风:盐肤叶捣烂,桐油炒热,布包揉痛处。” ④《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目中星翳:新鲜盐肤木叶,折断,有乳浆样白汁流出,盛于小磁杯内,用灯芯蘸药汁点患处。1日2次。点后闭目10分钟,稍有刺痛感。” ⑤《云南中草药选》:“治骨折、毒蛇咬伤:鲜叶捣烂敷患处。” ⑥《安徽中草药》:“治疥疮:盐肤叶煎水洗。”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漆疮:盐肤叶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元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盐肤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元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