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蕲蛇


药材名称:蕲蛇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白花蛇、褰鼻蛇(《开宝本草》),百步蛇、棋盘蛇(《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步蛇、尖吻蝮(《我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蝰科蝮属动物尖吻蝮除去内脏的全体。蝮属全世界有15种左右,我国产有7种,其中3种药用。

原动物: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又名五步蛇(《我国药用动物志》)。

历史:蕲蛇首载《纲目》。在《开宝本草》中称白花蛇。《本草衍义》寇宗奭对其描述颇详,谓:“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按此描述与现市售的蕲蛇-尖吻蝮符合。

形态:全长1200~1500mm。头大,三角形,吻端有一翘起的吻突,覆以延长的吻鳞与鼻间鳞。背鳞21(23)-21(23)-17(19)行,起强棱,棱后部隆起成脊,脊后有小结节。尾下鳞前段约20枚为单行,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段均为双行。头背棕黑,头侧土黄颜色,二色截然分明;体侧棕褐色为主或稍带绿色,背面有20个左右规则的大方形斑,方斑由左右两侧大三角形斑在脊中线合扰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排列的,斑纹边缘色深,腹面乳白色;咽喉部有排列不规则的小黑点,腹鳞中央和两侧有大黑斑。(图见《我国动物药》.321页.图310)

生境与分布:生活在丘陵或林木繁茂的山区,溪流沟边的岩石下或杂草中。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生药

采集:多于夏季捕捉,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固定,烘干。

加工炮制:用时将头、尾去掉,温水润软切成小块,晒干;或用黄酒闷润后去皮骨晒干。

鉴别:呈圆盘形,盘径17~34cm,全体具鳞片。头在中央稍向上,呈扁三角形,吻端向上突出,习称“翘鼻头”眼后至颈侧有1条黑色斑纹,口宽大,上颚有1对毒牙。背部红棕色,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斑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内表面黄白色,可见脊椎骨及肋骨。气腥,味微腥。

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

化学性质

尖吻蝮蛇毒为乳白色粘稠的半透明液体,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出的毒液量为222.2mg,低温真空干燥物59.00mg,毒液中含26.6%的固体物,含73.4%水分。含酶类如磷脂酶A(Phospholipase A),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磷酸二酯酶(Phospho sterase),缓激肽释放酯酶、AC1-蛋白酶(AC1-Protienase)、精氨酸酯酶(Arginine esterase)。尚含有抗凝血活酶。凝血酶(Thrombine like)成分占蛇毒的50%~70%,分子量33500,由1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60%为非蛋白氮,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含量高,中性物质8.0%,唾液酸(Sialic acid)4.0%,已糖胺(Hexosamine)1.2%,总糖为13.2%,为糖蛋白。抗凝血成分(Anticogulant principle),分子量20650,由16个氨基酸组成,含2%糖,为糖蛋白。溶纤维蛋白成分,分子量24100,为酸性蛋白。含鸟嘌呤核甙,微量金属Zn、Mn、Ca、Fe、Si、Mg等。

蛇体主要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肾的中性脂肪为甘油三酸酯(Triglyceride)。肌肉中含有精胺(Spermine),蛇肉碱(Ophidine),δ-羟基赖氨酸(δ-Oxylysine)等多种氨基酸,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胆甾醇等。

参考文献

我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我国药用动物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38。

药理

①抗凝、抗血栓、纤溶、尖吻蝮蛇毒分离得的去纤酶5,25,100μg/kg,iv,可使犬 中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1]。去纤酶0.5,1NIH凝血酶单位/kg,用生理盐水稀释静滴,可使正常人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及复钙时间延长[2]。去纤酶5,10NIH凝血酶单位/kgiv,可预防实验性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3]。去纤酶10u/kg iv,对凝血酶及对羧基苄胺诱发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防治作用,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数明显减少, 纤维蛋白原含量极微,表明去纤酶有抑制大鼠实验性血管内凝血的效应[4]。去纤酶10NIH凝血酶单位/kg iv,对凝血酶诱发的兔肺栓塞有溶解效应,血栓较对照组为细而疏松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5]。五步蛇蛇毒纤溶组分Ⅱ体外试验,62.5~1000mg/L浓度对犬 纤维蛋白呈剂量依赖的纤溶作用[6]。 ②降压 尖吻蛇蛇毒经DEAE-sephadex A-50,sephadex G-75及CMsephadexC-25分离得-聚丙烯酰胺电泳纯的降压组分(DPC),0.5mg/kgiv,可使兔动脉血压显著下降,1.2mg/kgiv,血压迅速下降而不能恢复,直至死亡,未测出DPC有蛋白水解酶、磷酯酶A、舒缓激肽释放酶、精氨酸酯酶、碱性磷酸单酯酶和5′-核苷酸酶活力,也不具纤溶、出血及溶血活性[7]。 ③抗蛇毒 尖吻蝮蛇血清具有显著的抗尖吻蛇毒作用,该血清250mg/kg iv,无论于致毒前或致毒后给药,对小鼠尖吻蛇毒中毒均有保护作用,ED50为46.5±5.4mg/kg,150mg/kg iv,对兔尖吻蛇毒中毒也有效[8]。

毒性:五步蛇毒纤溶组分Ⅱ ip,对小鼠的LD50为12.216mg/kg(DEAE sephadex A-50柱层析分得的)及11.105mg/kg(sephadex G-50再层析的组分),五步蛇蛇毒ip对小鼠的LD50为9.58mg/kg[6]。尖吻蝮蛇血清iv,对小鼠的LD50>2.5g/kg[8]。

参考文献

[1] 动物学研究 1980;1(2):163。[2] 中华医学杂志 1982;62(6):321。[3] 中华医学杂志 1982;62(6):328。[4] 我国药理学通报 1988;4(1):50。[5] 中华医学杂志 1982;62(6):330。[6] 我国药理学通报 1993;9(1):22。[7] 我国药理学报 1988;9(4):334。[8] 我国药理学报 1982;3(4):245。

药性

性味:甘、咸,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咸,温。有毒”。 ②《纲目》:“有大毒。”

归经:归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定惊搐。

主治:风湿痹痛,麻风,疥癞,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等。 ①《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㖞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肺弱不能反应。” ②《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急慢惊风、抽搐,瘰疬漏疾,杨梅疮,瘟疮倒陷。” ③《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g;研末服1~1.5g;或浸酒、熬膏。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天麻、羌活、当归等制药酒,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②配天麻、全蝎、当归,治中风。 ③配防风、荆芥、赤芍,治风疹、麻风病。

方选和验方: ①白花蛇散(《中药大辞典》)治大风病:白花蛇、乌梢蛇各取净肉6g(酒炙),雄黄6g,大黄15g。为末,每服6g,白汤下,3日1服。 ②驱风膏(《医垒元戎》)治风瘫疬风,遍身疥癣;白花蛇肉120g(酒炙),天麻24g,薄荷、荆芥各8g。为末,好酒400ml,蜜120g,石器熬成膏。每服50g,温汤服,日3服,急于暖处出汗。10日效。 ③白花蛇酒(《瑞竹堂经验方》)治诸风疬癣:白花蛇1条,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盛之,蒸糯米500g,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1~2g,温酒下。仍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 ④地骨皮散(《圣济总录》)治脑风头痛时作及偏头痛:地骨皮15g,白花蛇(酒浸、炙、去皮)、天南星(浆水煮软、切、焙)各30g,荆芥穗60g,石膏(研,飞过)60g。上5味捣研为散,每服2g,入腊茶3g,汤点服,食后临卧。 ⑤白花蛇散(《三因方》)治九漏瘰疬,发于项腋之间,憎寒发热,或痛或不痛:白花蛇(酒浸软,去皮、骨、焙干)60g,生犀(镑)1.5g,置牵牛15g(半生半炒),青皮15g。上为末,每服6g,腻粉1.5g,研匀,五更,糯米饮调下,巳时利下恶物。更候10余日,再进1服。忌发风壅热物。如已成疮,1月可效。 ⑥俗传白花蛇丸(《纲目》)治杨梅疮:花蛇肉(酒炙)、龟板(酥炙)、穿山甲(炙)、蜂房(炙)、轻粉、朱砂各3g。为末,红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3。忌鱼肉。服尽即愈,后服土茯苓药调之。 ⑦白花蛇膏(《鸡峰普济方》)治营卫不和,阳少阴多,手足举动不快:白花蛇(酒煮,去皮骨,瓦焙,取肉)30g,天麻、狗脊各60g。为细末,以银盂盛,无灰酒300ml浸之,重汤煮稠如膏,银匙搅之,入生姜汁15ml,同熬匀,瓶收。每服10g,用好酒或白汤化服,日2次。 ⑧白花蛇散(《奇效良方》)治大人小儿疮子倒黡:白花蛇30g(连骨,火炙令干,勿焦),大丁香21枚。上为细末。每服3g,小儿1.5g,以水解淡酒调下。 ⑨定命散(《圣济总录》)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蜈蚣1条(全者)、乌蛇(项后取)、白花蛇(项后取)各7cm(先酒浸,去骨并酒炙)。上3味为细散。每服4~6g,煎酒小沸调服。 ⑩《我国动物药》:“治坐骨神经痛:白花蛇15g,全蝎15g,蜈蚣15g,焙干研末,分8次服。第1天上下午各服1次,以后每日上午服1次,7天为1疗程。” ⑾《我国动物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花蛇50g,地龙50g,共研细末,每服15g,日服2次。” ⑿《我国动物药》:“治麻风(结节型):白花蛇研末,每服10~15g,黄酒为引。服后入睡发汗,连服数日,服药期间需大量饮水或静滴500~1000ml10%葡萄糖以解其毒。”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白花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肝脏,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白花蛇,味虽甘咸,性则有大毒。”《经》曰:“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权变。蛇性走窜,亦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也。风疠风疥癣,㖞僻拘急,偏痹不仁,因风所生之证,无不借其力以获瘥。”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明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蕲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明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6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