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龙头
名称出处:《南京民间药草》
概况基源:为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的根。
原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
余项参见“山莴苣”条。
生药采集:春、夏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鉴别:幼苗时根呈块状,簇生,卵圆形,肉质,表面黄褐色,平滑,老时伸延呈锥形而细长,侧生支根,纤细,干后现皱缩的纵条纹。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有山莴苣素(Laetucin)及莨菪碱。
参考文献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376。
药性性味:苦,寒。 ①《河南中草药手册》:“苦,寒。有小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 ③《贵州中草药名录》:“甘,平。”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扁桃体炎,阑尾炎, 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妇女血崩,痔疮下血,乳痈,疮疖肿毒。 ①《南京民间草药》:“治妇女血崩及 发炎。”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解毒,去肝热。”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炎,凉血,散瘀。”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阑尾炎,扁桃体炎, 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崩漏,痔疮下血,疮疖肿毒。” 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于跌打损伤。” ⑥《贵州中草药名录》:“冶气弱白汗,慢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治扁桃体炎:山莴苣30g。水煎,分2次服。”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治疮疖肿毒,无名肿毒,乳痈:鲜山莴苣适量,捣烂如泥,敷患处。”
食疗:《河南中草药手册》:“治 颈炎:山莴苣30g,猪膀胱1个。水煎,分3次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龙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