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青刺蓟


药材名称:青刺蓟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鸡脚刺、大蓟(《滇南本草》),白马刺(《云南曲靖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蓟属植物两面刺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两面刺Cirsium chlorolepis Petrak ex Hand.-Mazz.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分枝,密被多细胞长节毛、短糙毛和稀疏的蛛丝状毛。茎下部和中部叶无柄,叶片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几全裂,基部耳状扩大半抱茎,侧裂片5~8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或向下渐小,半椭圆形或卵形,再作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2全裂,而使整个叶片呈二回羽状分裂或侧裂片基部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刺齿,末回裂片顶端或刺齿顶端急尖,并有长5~7mm的 ;茎上部叶渐小,叶两面绿色,有 ,表面较背面稠密。头状花序下垂或下倾,组成总状或伞房状;总苞宽钟状,无毛或疏被蛛丝状毛,直径3.5~4cm;总苞片7~8层,披针状钻形,长13~18mm,钻状部分开展或反折,背面有刺毛,长6~10mm;全为管状花,长约2cm,不等5浅裂,红紫色。瘦果楔状倒披针形;长约4mm,宽约2mm,浅黄颜色,顶端截形;冠毛多层,长羽毛状,长可达2cm,基部连合成环,浅褐色。花果期7~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78卷.1分册.92页.图版23∶1)

生药

采集:秋季挖根,晒干。药材产于云南。

鉴别

性状:根纺锤形,簇生于根茎上,长20cm,直径0.6~2cm。外皮黄颜色,略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略显粉质。气特异,味苦、微甜。

显微 根横切面:与大蓟根相比,分泌腔较少,直径107~150μm;韧皮纤维成层排列,木化;木质部较发达。(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6页.图7)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浓氨水8~10滴湿润后,加氯仿5ml冷浸过夜,再于50℃水浴上温浸4~6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加氯仿0.2ml溶解,点于硅胶G-0.5%CMC板上,单向展开2次,第1次以氯仿-甲醇(10∶0.8)为展开剂,氨蒸气饱和下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放置约10分钟,第2次以氯仿-甲醇(3∶1)为展开剂,展距5cm。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生物碱显橘红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5页.图6)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含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5-Meth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Cirsiu ldehyde和Cirsiumoside。

参考文献

CA 1991;114:118472f。

药性

性味:甘,凉。

功效:破血散瘀,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外伤出血,疖痈肿毒,跌打损伤,水肿,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研细粉,加白糖30g,混匀,每服3g,每日3次。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青刺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59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