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nshu cuihuaji
[外文]:metal catalysts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又不成为反应最终产物组分的金属物质。1822年德国人德贝赖纳(J.W.Dberei-ner)发现铂粉会使氢激裂燃烧,这种现象是金属催化作用的较早例子。1835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J.J.Berzelius)将“催化”这一名词引进化学领域,催化和催化剂理论才发展起来。
催化反应分为均相和多相两种。在化学工业中,使用多相催化反应生产出来的产品约占催化法生产的产品总量的80~90%。多相催化法所使用的多相催化剂是固体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金属催化剂主要用于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也用于氧化反应。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是有效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可分为贵金属系和一般金属系。贵金属系催化剂以铂和钯为主,钌、铑、铱等也经常使用。一般金属系催化剂为镍、钴、铁、铜、铼等,其中以镍和钴用得最多。金属催化剂对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氨合成、烃类加氢、羰基合成、烷烃脱氢、醇脱氢等反应都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作催化剂。
主要性能指标(1)活性 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能力。在工业中是以一定条件下单位体积(或重量)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产品数量来表示。部分金属催化剂活性大小见表。
(2)选择性 是指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催化剂只对某种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催化剂的选择作用可使人们按照需要合成各种产品。
(3)稳定性 是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要求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性能稳定,能够抗毒(即不降低其活性),不发生碎裂,才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工业金属催化剂的要求是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这些性能不仅取决于金属催化剂组成,而且取决于活性金属的晶体结构、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孔结构(平均孔径、孔隙率)和分散状态等因素。
组成催化剂除了金属活性组分以外,还要添加少量助催化剂和载体,以改善催化性能。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但能提高金属活性组分的活性和选择性,延长使用寿命。如在合成氨反应过程中使用Fe3O4还原制得的纯铁作催化剂时,加入助催化剂Al2O3,可显著减缓α-Fe微晶增长速度,使催化剂的寿命由几小时增加到几年。载体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或支持物。载体的作用是增加催化剂的有效表面,提供合适的孔结构,提高抗拉强度和热稳定性。使用载体可将贵金属分散支持在体积松大的物质上,代替整块材料使用,以节约贵金属材料(钯、铂等)。催化剂载体常用的有 铝、硅胶、活性炭等。
制备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主要有沉淀、浸渍、熔融等方法。依据原料性质和反应条件,可制成粉状、条状、层状及其他形状。沉淀法是在搅拌条件下将沉淀剂加入金属盐类溶液中,生成的沉淀物经过洗净、过滤、干燥和焙烧等过程便制得催化剂。此法常用于制备单组分和多组分催化剂。浸渍法,是将含活性金属组分的溶液浸入载体,经干燥、煅烧、活化等过程制成催化剂。熔融法,是将活性金属与能溶于碱的金属熔融制成合金,再破碎成粉末,用碱溶去不需要的金属组分,得到骨架结构的活性金属,也称为骨架催化剂。
使用具有高活性的金属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活性会逐渐下降。这种现象是催化剂中毒、烧结和积碳等因素引起的。催化剂中毒往往是由于反应原料中混入使催化剂失掉活性的微量“毒”物。因此要精制原料,去除毒物。烧结是指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颗粒聚集成团或产生表面熔化现象。严格控制工艺参数,避免催化剂温度过高,可以减缓发生中毒和烧结等现象。积碳是由于催化剂的导热性能不良,或孔隙过细时,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通常,积碳可用灼烧法除去。
参考书目朱洪法编:《催化剂载体》,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G.C.Bond, Catalysis by Metals, Academic Press,London,1962.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锐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金属催化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锐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