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冷浸田排水

[拼音]:lengjintian paishui

[外文]:drainage of cold water soaked field

治理冷浸田的排水措施。冷浸田是山丘区冲垄田长期受冷水浸渍,土温终年较低的低产水稻田。它是在日照时数少,土壤吸收热量低,受地下冷泉和山垄冷水串灌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冷浸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山丘区。它的主要特征是:土温低,比一般非冷浸田低5~9℃;土壤结构差,土层深软稀烂;有机质分解缓慢,含大量有机酸,有效养分少;在嫌气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沼气、低价铁等有毒物质。水稻处于此种土壤环境下,发根少,黑根多,回青慢,不发稞,茎叶枯黄,穗小粒疏,结实粒低,秕粒多,致使无法高产。

拦截山洪,排除渍水是治理冷浸田的根本措施。冷浸田多沿冲地分布,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来自山沟和山坡,汇集至冲地。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两项排水工程措施:

(1)沿着山麓,环绕冲地开沟,并通向溪河,导至容泄区。

(2)在冲地中开挖田间排水网(一般均为明沟排水网)。其规格布局可视地形、冲地的大小、设计径流和作物对地下水的要求等确定。在有条件的地方,田间固定明沟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暗管代替,临时性排水沟亦可用鼠道代替。环山沟与田间排水网相结合,形成一个冷浸田排水体系,既可拦截山洪,又能有效地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从而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透性,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合理灌溉、杜绝串灌,适时晒田,亦有助于改造冷浸田。

改造冷浸田的农业技术措施有:

(1)增施腐熟有机肥;

(2)施用磷肥;

(3)冬耕晒垡,合理轮作;

(4)掺砂、施加石灰、石膏等。这些措施均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改良土壤结构,加速肥料分解,提高有效养分,增加土壤温度,是综合治理冷浸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同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冷浸田排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同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39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