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野竹兰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异名:灰岩火烧兰(云南)。
基源:为兰科大烧兰属植物灰岩火烧兰的根。
原植物:灰岩火烧兰Epipactis tenii Schltr.
历史: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将本种误作Epipactis yunnanensis Schlecht;《中药大辞典》误作Epipactis helleborine(L.)Crantz,应予更正。
形态:陆生兰,高20~65cm。根状茎短,具细而长的根。茎直立,上部具短柔毛,下部有3~4枚鞘。叶2~5枚,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具3~45朵花,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叶状,卵形至披针形,常下部的比花长,上部较短;花绿色至淡紫色,下垂,稍开放;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舟形,长8~10mm,渐尖;侧萼片和中萼片相似,但稍斜歪;花瓣较小.卵状披针形;唇瓣长6~8mm,后部杯状,半球形;前卵三角形,卵形至心形,长3~4mm,顶端钝,急尖至渐尖,常在近基部处有2枚光滑或稍皱缩的突起;合蕊柱连花药长3~4mm;子房倒卵形,长1~1.5cm,无毛。(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695页.图207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生药采集: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药性性味:①《中药大辞典》:“苦,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功效:理气行血,清热解毒。
主治:①《中药大辞典》:“治肺热咳嗽痰脓,咽喉肿痛,声哑,牙痛,眼痛。”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跌打损伤,肾虚腰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声哑,牙痛:野竹兰9~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野竹兰6~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野竹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