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鸭舌头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异名:瓜皮草(《种子植物名称》、四川、云南),鸭舌草、鸭舌子(《贵州民间药草》),水葱草(《贵州草药》),小箭(四川)。
基源:为泽泻科慈姑属植物矮慈姑的全草.
原植物:矮慈姑Sagittaria pyg ea Miq.
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沼生植物。须根白色有丝光,中空,有密节,不分枝,杂有横生的根茎,形与根相同,但略大,特别长,在另一端萌发新株。单叶丛生基出,叶片质柔软而厚,线状披针形,长4~20cm,宽3~13mm,全缘,顶端钝,基部渐狭,上面绿色,近根部呈白色。花葶直立,高约10~20cm。花单性,雌雄同株;雌花单一,无柄,多聚生于花序下层;雄花2~5朵,具1~3cm长的细柄,轮生于花茎上;花被2轮,外轮3,萼片状,绿色,卵形,长约3mm,内轮3,花瓣状白色,较外轮者大;雄蕊12个,花药黄颜色,花丝扁而宽;心皮多数,扁平。瘦果广倒卵形,扁平,集成圆球形,长约3mm,具鳞片状翅,翅缘有锯齿。花果夏秋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19页.图6867)
生境与分布:生于水田或沼泽浅水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北至陕西、河南,南到广东,西南至四川、云南。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
药性性味:①《贵州民间草药》:“甘、苦,微寒。” ②《贵州草药》:“平,淡。”
功效:《贵州民间药草》:“清热解毒。”
主治:喉痛。外敷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湿疮:鸭舌头、水慈菇、猪鼻孔叶各等份。搓烂,搽湿疮,再用水洗净。”
单方应用:①《贵州民间药草》:“治无名肿毒:鲜鸭舌草捣烂外敷。”
②《贵州民间药草》:“清喉火:鲜鸭舌草30g,水煎服,同时另取适量捣敷颌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吉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鸭舌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吉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