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稷米


药材名称:稷米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

基源:为禾本科稷属植物稷的颖果。

原植物:稷Panicum miliaceum L.

余项参见“黍”条。

生药

采集:5~6月采收种子,碾生去壳用。

药性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 ③《本草拾遗》:“性冷。”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脾和胃,宜脾。”

主治:①《日华子本草》:“能解苦瓠毒。” ②《纲目》:“凉血解暑。” ③《食疗本草》:“治诸热,补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研末。

使用注意:①《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②《食疗本草》:“不与瓠子同食,令冷病发。”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日华子本草》:“治热,苦瓠毒:稷米煮食。”

参考文章为什么稷米与附子相克?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向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稷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向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19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