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复叶披麻草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异名:岩连(云南)。
基源:为毛莨科唐松草属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的干燥全草及根。
原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L.var.elatum Ulbr.(T.esquirolii Lévl.et Vant.;T.nudum Lév】 et Vant.;T.nudum Lév】.et Vant.ex Hand.-Mazz.)
形态:多年生小草本,全部无毛。叶4~5个或更多,均基生,为二回羽状3出复叶;叶片长1.5~4cm;小叶薄革质,圆菱形,长和宽约为3~5mm,基部圆形或宽楔形,3浅裂,浅裂片全缘;叶柄长1.5~3.5cm。花葶1~2条,不分枝;总状花序长2.2~9cm;苞片小,狭卵形,花梗向上直展,不向下弯曲;萼片4,脱落;雄蕊7~10,花药狭长圆形,顶端有短尖头;心皮3~5,柱头约与子房等长,箭头状。瘦果无柄,狭椭圆形,稍扁,长约3mm,有8条纵肋。花期6~8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7卷.590页.图版149.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400~4600m间高山草坡。分布于河北西北部、山西、陕西南部、宁夏、甘肃南部和东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 东部。
生药采集:秋、冬季采收根,洗净,晒干。
化学性质根含生物碱。其中叔胺碱有:Thalpindione、N-de ethyl thalrugosidine、唐松草新碱、Thalrugosidine,Thalicarpine、Thalrugosaminine、Neothalibrine、O-Methylisoldine、Isoboldine、N-Methyl-6,7-dimethoxy-isoquinolone、Oxyberberine、Neroxylhydrastinine;季胺碱有:掌叶防己碱、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唐松草分碱和木兰碱。
参考文献药学学报 1965;12(11):745。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主治:烦热口渴,胸闷呕吐,吐血衄血,湿热泻痢,目赤口疮,痈肿疔毒,湿热发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治烦热口渴,胸闷呕吐,吐血,衄血,湿热泻痢,目赤口疮,痈肿疔毒,湿热发黄:复叶披麻草根3~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丁铭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复叶披麻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丁铭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