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鲴鱼


药材名称:黄鲴鱼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黄姑、黄骨鱼(《纲目》),黄尾蜜鲴(《中药大辞典》),黄姑子、黄尾刀、 、黄尾、黄板(《我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鲤科鲴属动物黄尾鲴,药用其肉。

原动物: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形态: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在 前有一短而不明显的腹棱。头尖,吻圆钝,口下位,成一横裂,下颌有较发达的软骨质边缘。眼位于头侧近吻端。鳃耙47~51。下咽齿3行,长而侧扁。鳞片中等大,侧线鳞62~68。背鳍Ⅲ7,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近,之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臀鳍Ⅲ9~11。体背部黑灰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在鳃盖的后缘有一浅黄颜色的斑条。尾鳍分叉,呈显著的黄颜色。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江河、湖泊等宽阔水域的中下层,主要以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及藻类为食。多分布于长江流域,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海南及福建亦有。

药性

性味:《纲目》:“甘,温。”

功效:温中止泻。

主治:《我国药用动物志》:“胃寒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白汁煮饮,适量。

使用注意:《医林纂要》:“多食令人发热作渴。”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黄鲴鱼,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鲊,煎炙甚美。”“鱼肠肥曰鲴,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鯹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佳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鲴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佳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12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