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抱树莲


药材名称:抱树莲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巧根藤(《岭南采药录》),抱石莲、瓜子菜(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水龙骨科抱树莲属植物抱树莲的全草。抱树莲属全世界约6种;我国有2种,均供药用。

原植物:抱树莲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L.)Presl(Pteris piloselloides L.),又名星毛抱树莲(《广州植物志》)。

形态:植株高2~12cm。根状茎细长而横生,密被近圆形至卵形细小的鳞片,盾状着生,中部深棕色,边缘淡棕色有睫毛。叶远生或疏生;无柄或能育叶有时长达1cm的短柄;叶二型,不育叶近圆形,或为宽椭圆形,长5~6cm,宽约2cm,顶端阔圆形,基部渐狭;主脉仅下部可见,小脉不明显;叶为肉质,平滑,干后棕色有皱纹,疏被贴生的星芒状毛;能育叶线形,长3~12cm,宽5~8mm,顶端阔圆形,基部渐狭,叶肉质,背贴生星芒状毛;叶脉隐没于叶肉中,连络成网眼,有内藏的小脉。孢子囊群贴近叶缘延长成狭带状,宽约2.5mm,向下几达基部,孢子两面型,有粗疣突或刺状突起,隔丝星芒状。(图见《海南植物志》.第1卷.190页.图90)

生境与分布:生于疏林阴处树干上。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印度东北部、中印半岛、南洋群岛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甘,微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凉。”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主治:黄疸,风湿疼痛,腮腺炎,淋巴结结核,疥癞,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疥癣,杀虫。” ②《岭南采药录》:“治眼热,跌打损伤瘀痛。”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祛风止咳。治黄疸,淋巴结结核,腮腺炎,咳嗽咳血,风湿骨痛,乳癌,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鲜抱树莲全草适量,捣烂敷伤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坚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抱树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坚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10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