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雨韭


药材名称:雨韭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水白菜(《陕西中药名录》),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纲目拾遗》)。

基源:为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雨久花的地上全草。雨久花属全世界有6种;我国有5种,广泛药用的有3种。

原植物: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又名蓝鸟花(《植物名汇》)。

历史:雨久花首载于《秘传花镜》载:“雨久花,苗生水中,叶似茈菰,夏日开花,似牵牛而色深蓝。”《纲目拾遗》引《汪连仕草药方》云:“雨久花生水泽旁,即青菇花。”上述与本种相似。

形态:一年生浅水生草本,高30~80cm。根状茎粗壮,短或平卧,须根 柔软,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基部常呈紫红色。初生叶叶柄长达30cm,有长鞘,有时膨胀成囊状;叶片披针状线形,后生叶渐宽,最终成心状卵形,长3~13cm,宽2.5~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具弧状脉;茎生叶具短柄,长5~12cm,叶片卵状心形,长5~12cm,宽4~10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总状花序超过叶的长度,长7~15cm,顶生,有花10余朵;花梗长5~10mm,花直径2~3cm;花被片6,蓝色,长圆形,长约1cm,排成二轮,外轮较内轮稍大,顶端钝;雄蕊6,其中一个较长大,花药为浅蓝色,其余较小,均为黄颜色花药,花丝上部有角状突起;雌蕊1,较雄蕊长,子房卵形,花柱稍弯。蒴果长卵圆形,先端有细喙,基部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圆形,有格纹。花期7~10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405页.图2639)

生境与分布:生于池沼、湖、河的边缘或浅水沟和水稻田。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和河南。

药性

功效:清热定喘,解毒消肿。

主治:高热,喘息,疔毒,痔漏。 ①汪连仕《采药书》:“去湿之功同茵陈。散一切疔毒,消痔漏,明目。” ②《吉林中草药》:“清热定喘,解毒消肿。治高热,喘息,小儿丹毒。” ③《中药大辞典》:“清热,去湿,定喘,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吉林中草药》:“治小儿高热咳喘:雨久花6g。水煎,日服2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理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雨韭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理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08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