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三分三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异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云南中草药》),野旱烟(《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锐齿东莨菪和小莨菪的根、茎、叶和种子。东莨菪属全世界约4种、3变种,分布于我国。尼泊尔、不丹至印度也产。
原植物:锐齿东莨菪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Chen(Scopolia acutangula C.Y.Wuet C.Chen)。小莨菪(齿叶赛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Y.Wu et C.Chen var.dentataC.Y.Wu et C.Chen(Anisodus camiolicoides C.Y.Wu et C.Chen var.dentata C.Y.Wu et C.Chen)。我国作为三分三药用的还有喜马拉雅东莨菪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io(Scopolia lurida Dunal),又名藏茄。赛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s.Wu et C.Chen.mss.丽江莨菪Scopolia likiangensis C.Y.Wu et C.Chen,mss。三分七Scopolia breviqlorus C.Y.Wu et C.Chen,mss.
历史:三分三为云南民间解痉镇痛药。《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三分三,用作制造阿托品的原料。当地使用,认为剂量不可超过三分三厘,否则可能中毒,故名。”
形态:锐齿东莨菪系多年生草本,高0.5~1.5m,全株几无毛。根茎肥厚,呈短圆柱形,主根粗大,根皮黄褐色,断面黄颜色,径2~7cm,侧根数支,肥厚。茎丛生,粗壮,上部分枝。单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墨绿色,长6~18cm,宽3~9cm,叶端急尖或短渐尖,叶基宽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下表面微被短茸毛;叶柄长1~4cm。花单生于叶腋,花柄细长,下垂;花萼钟形,萼齿锐三角形,不等长;花冠钟形,黄绿色,有紫斑,先端5裂向后反卷,冠筒伸出萼外1倍;雄蕊5枚;子房3室,柱头肥厚。蒴果埋于增大的宿萼内,近球形,顶裂;果柄长5~7cm。种子细小,多数。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小莨菪参见“小赛莨菪”条。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缘、田边、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四川和云南高寒山区。
生药采集:秋季采集根、叶,去净泥土,阴干或晒干。主产于云南。
鉴别
性状: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片,直径2~12cm,厚0.5~2cm;外皮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切面灰白色或灰黄颜色,可见年轮和放射状纹理及数层同心性环纹,质硬,断面颗粒状,有粉性。气微,味甘、微苦麻。
显微 根(直径2cm)横切面:韧皮部和木质部射线中有许多砂晶细胞散在。木质部导管2~8成群,相间放射状排列,有木间韧皮部,射线7~12~18列细胞宽,含砂晶。(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179) 粉末:淡黄棕色,具粉性,气微,味甘,微苦麻,有毒。 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长椭圆形、半圆形,直径4~26cm,稀有更大者,长达29μm,有脐点明显,呈人字形、叉状、裂缝状、短弧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以两粒者为多见,常一粒较小。 ②砂晶细胞呈类圆形,胞腔中含有类三角形或多角形的细小砂晶,有时可见方晶,直径2~7μm。 ③厚壁细胞呈长方形或类方形,壁较均匀地增厚,非木化,孔沟不明显。 ④常可见短节状的类方柱形网纹导管,或导管局部膨大,直径26~130μm,壁木化,纹孔狭长,有时排列较散乱。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等量浓氨水湿润,放置1小时,加5倍量氯仿振摇,氯仿提取液加1mol/L硫酸酸化,酸提液再加氨水碱化,并加食盐饱和,用氯仿5ml提取,提取液点于氧化铝板上,以氯仿-苯-乙醇(93.75.1.2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17)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成0.2~2cm片块,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锐齿东莨菪根含总生物碱达4%,主含莨菪碱(Hyoscyamine)及微量东莨菪碱(Scoplamine)。另含红古豆碱(Cuscohygrine)0.7%[1]。
茎含托品类生物碱总量0.15%~0.75%,主要为莨菪碱及东莨菪碱;叶含总碱0.43%~0.75%,除莨菪碱及东莨菪碱外,还含山莨菪碱;果实含总碱1.15%,其中莨菪碱为0.96%,东莨菪碱为0.19%;种子含总碱1.06%,其中莨菪碱为0.88%,东莨菪碱为0.17%以及微量莨菪醇[2,3]。
其余品种均含托品类生物碱。
参考文献[1] 云南医学杂志 1962;4:67 。[2] Ethnophar cology 1983;8(1):1 。[3] 中草药 1985;16(6):19。
药理所含莨菪碱的药理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本品流浸膏有使瞳孔扩大,唾液分泌减少,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
药性性味:苦、涩、麻,温。剧毒。
功效:麻醉镇痛。
主治:胃痛,骨折,风湿痛,跌打损伤。 ①《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作镇痛,镇静药。” ②《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祛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1~0.3g。青光眼患者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三分三膏药(《中草药学》)治跌打损伤,伤肿痛,关节痛,腰腿疼痛:三分三粉(八号筛)200g,红丹1.5kg,菜油3kg。菜油加热炼熟,加入红丹细粉,边加边搅,熬成稠状。倒入冷水中浸泡3~4小时,取出,水浴加热熔化,加入三分三细粉,搅匀,制成膏药。贴敷患处或穴位。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三分三根或叶0.9g,水煎服。” ②《云南中草药》:“整复麻醉止痛:用三分三根,叶研末,酒调外敷患处,3~5分钟后,即可进行骨折整复。” ③《中草药学》:“治闭合性骨折,关节扭伤,风湿性关节痛:三分三泡酒外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奕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三分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奕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