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蚕茧草


药材名称:蚕茧草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红蓼(浙江),蓼子草(四川)。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蚕茧蓼的全草。

原植物: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icum Meissn.

历史:《纲目》引《证类本草》:蚕苘草,始见《本草拾遗》并记述,“味辛平,无毒,主蚕及诸虫咬人,如蚕类,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捣敷疮,生湿地,如蓼大,茎赤,花白。”所述类似本品。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匍匐横走。茎直立,无毛或有贴伏刚毛,节处略膨大。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6~12cm,宽1~2cm,两端窄尖,两面有伏毛及腺点,或仅边缘及腺上有毛;托叶鞘长筒状,膜质,脉明显,有细裂状长喙毛,较筒部稍短,长8~15mm。花白色或淡红色;穗状花序项生,细长圆形,长5~12cm,花被5片,长3~6mm;雄蕊5个,子房上位,卵形,花柱2~3。瘦果椭圆状卵形,长2~2.5mm,包於宿存的花被内。花期8月,果期9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508页.图1800)

生境与分布:常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台湾、湖北、广东、四川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开花期采收全草。

药性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平。”

主治:《本草拾遗》:“主蚕及诸虫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捣敷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阔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蚕茧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阔;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80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