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藤


药材名称:白藤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崖豆藤属全世界约200种,我国约40种。

原植物:滇桂崖豆藤Millettia bonatiana Pamp.

形态:藤本,长达10m。小枝密被黄颜色茸毛。羽状复叶,长25~30cm.叶柄长2~3cm;小叶5~6对,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嫩叶两面密被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侧脉5~6对。总状花序腋生,长8~12cm;花淡紫色或绿色,长约2.5cm,花冠绿色;苞片披针形至锥尖状;长约0.6cm,早落;小苞片甚小,生于花梗上端;花长约2.5cm,单生节上,花梗长约1cm;花萼钟状,长约1.2cm,宽约0.6cm,密被绢毛,萼齿三角形,渐尖,下方1枚最长,长约0.5cm,上方2枚近合生;花冠淡紫色,旗瓣密被黄颜色绢毛,长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钝圆,瓣柄长约0.4cm;翼瓣长圆状镰形,基部有耳呈尾钩状,龙骨瓣镰状;二体雄蕊;子房线形,有柄,密被绢毛;花柱上弯,柱头头状;胚珠1.8cm.扁平,先端4~6荚果线状长圆形,长10~11cm,宽约1.8cm,扁平,先端截,基部渐狭;果颈长约1cm,密被灰褐色绒毛;果瓣革质,二瓣裂。种子4,褐色,扁圆形,径约1.1cm。花期4~6月,果期6~10月。(图见《云南中草药选》图2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约1500m的溪谷、灌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药性

性味:辛,温。有毒。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②《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苦、辛,热,有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活血,止血。

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闭经,跌打损伤,劳伤,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发汗解表,除湿,利筋骨。感冒无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 ③《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④《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全株止血接骨,发汗祛风。根治跌打劳伤,风湿疼痛,腰痛,闭经,感冒风寒,泡酒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0.3~0.6g;研末或浸酒。外用:叶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眼用,孕妇忌服。 ①《云南中草药选》:“服大发汗过量可致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抖颤,以致引起虚脱。饮冷开水约500ml左右或冷稀饭1碗可解。” ②《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大发汗内服必需炮制。如发汗过多,可服冰糖水解。” ③《中药大辞典》:“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云南中草药》:“治闭经:大发汗1.5g,红花6g,知母6g,鸡血藤9g,香石藤9g,星宿花15g,泡酒500g,加红糖少许。浸泡3天,每次5ml。”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0.3~0.6g,水煎服或研末每服0.15g。” ②《云南中草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发汗根6g,配伍泡酒,每次服5ml。” ③《云南中草药》:“治外伤出血:大发汁叶,捣烂外敷。”

参考文章含有白藤的处方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运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运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72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