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皮果核
名称出处:《本草求原》
概况异名:黄皮核(《岭南采药录》)。
基源:为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的果核。
原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C.punctata Rehd.et Wils.)
余项参见“黄皮果”条。
药性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根和种子:味苦、辛,性微温。” ②《广西中药志》:“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健胃,消肿。
主治: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疝气。” ②《广西中药志》:“治食滞胃痛,睾丸肿痛。” ③《南宁市药物志》:“治胃痛,外敷治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本草求原》:“治小儿头上疮疖:黄皮果核,水磨涂。” ②《岭南采药录》:“治百足咬伤:黄皮核(即黄皮果核),捣烂敷之。”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胃痛,腹部痉挛性疼痛:黄皮果核10~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皮果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