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尿泡草
名称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概况异名:苦马豆(《救荒本草》),洪呼图-额布斯(内蒙古)。
基源:为豆科苦马豆属植物苦马豆的果实及全草。苦马豆属全世界3种,我国仅有1种。
原植物: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 DC.[Phaca salsula Pall.,Swainsonia salsula(Pall.)Taub.],又名羊卵蛋、羊尿泡(内蒙古)。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引《救荒本草》谓:“苦马豆生延津县郊野中,在处有之,苗高二尺许,茎似黄芪,苗茎上有细毛,叶似胡豆叶微小,又似蒺藜叶却大,枝叶间开红紫花,结壳如拇指顶大,半顶间多虚,俗间呼为羊尿泡。内有子如檾子大,茶褐色,子叶俱味苦。……按山西平亦多有之,花如豆花,色极红,结实空薄,一簇十余。内子甚小,往往有虫跧伏其中,气恶,俗呼马屁胞。”以上记载与本品相符。
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20~70cm。根粗壮深长。茎直立、具棱、分枝开展。植株被灰白色贴伏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8~13cm;托叶披针形,长0.5~1.5cm,宽0.3~1cm,先端钝圆,微凹,具细刺尖,基部宽圆,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短柔毛。总状花序着生于上部叶腋,长1~2cm;苞片披针形,长约0.1crn;花萼杯状,长0.3~0.4cm,被短白柔毛,萼齿三角形;花冠红色,长1.2~1.3cm,旗瓣圆形,盛开时外翻,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短于旗瓣,长圆形,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子房长圆条形,有柄,被柔毛、花柱略弯,内侧具髯毛一束。荚果宽卵形或长圆形,膜质,长1.5~3cm,宽1.5~2cm,具柄,果颈细长。种子多数,肾形,长约0.15cm,直径约0.3cm,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花期4月,果期8月。(图见《内蒙古植物志》.第3卷.第2版.214页.图版84·1-5)
生境与分布:生于盐碱沙荒地,为耐碱、耐旱草本。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性质全草含异鼠李素、4’,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异黄烷即苦马豆素(Sphaerosin)(1)、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β谷甾醇[1]。根含苦马豆素、苦马豆宁(Sphaerosinin)(2)[2]。地上部分含球豆碱、苦马豆碱(Sphaerophysine)、麦角亭碱(Ergotine)[3]。
参考文献[1] 西北药学杂志1987;2(3):111。[2] CA 1975;83:128646w。[3]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6。
药性性味:微苦,平。
功效:利尿。
主治:肝硬化腹水,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肝炎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0~30枚。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治心性、肾性水肿:尿泡草全草3~9g(鲜品15~6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也可取尿泡草果实20g,浸泡于40度的小麦酒100ml中,每次服10~20ml,1日3次。”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肝硬化腹水,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肝炎浮肿等:尿泡草果30枚加水600ml,煎至300ml,每次服100ml,每日3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宇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尿泡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宇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