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跌破竻


药材名称:跌破竻

名称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异名:小角刺(《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竻齿树(《中药大辞典》),耙齿木,狗牙木(广西)。

基源:为大风子科柞木属植物长叶柞木的刺及种子。

原植物:长叶柞木Xylos longifolium Clos.

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枝柔弱,常有刺。叶革质,矩圆形,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1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侧脉8~12对。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极短,长5~15mm,生于当年枝叶腋,有密生花,淡黄颜色;萼片4(-5),卵状披针形;无花瓣;雄花有多数雄蕊,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位于雄蕊外围;雌花花盘圆盘状,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通常2裂。桨果球形,直径4~6mm,成熟时黑色,有2~4种子。花期春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24页.图3577)

生境与分布:生于矿野、路旁、疏林或密林中。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越南至印度也有。

生药

采集:叶、刺全年可采;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药性

性味: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苦,性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寒。”

功效:清热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种子:治经闭,疮癣,瘰疬;刺:催乳。”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扭挫伤或骨折、脱臼。”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根皮、茎皮:治黄疸水肿,死胎不下。根、叶:治跌打肿痛,骨折,脱臼,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全国中草药汇编》:“9~12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用叶的35%的乙醇制成30%的搽剂,供外搽或温敷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扭挫伤或骨折、脱臼整复后:鲜跌破竻叶,捣烂外敷;或用35°酒精制成30%擦剂,外擦及湿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旖怡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跌破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旖怡;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69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